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似一条河流,浇灌着、养育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艺苑里的花花草草。在成人文学界纷纷扯起“20世纪”总结性质的风帆、百舸争流之际,儿童文学理论界也有一条厚实的船、一片雪亮的帆在乘风破浪,它就是200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著,下简称《主潮》)。这条船行进的轨迹与它所载的风光景物,构成了此书完整、具体、丰富而有深厚的理论内容。其特色大致有三: 一.史与论的交织 全书共分四编。从体例看,上编“发展思潮论”、中编“个案研究论”此二者与下编“观念本体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难民往往与战争相伴相随,战争规模愈大,难民数量越多。日本八年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一就是使数以千万计中国普通民众沦为难民。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全国流离难民达4000万之多,其中“贵州-省有难民6万人,云南省有难民10万人,四川一省有难民5万人,西北陕甘两省有50万人”^[1]8。  相似文献   

3.
出征罗布泊     
(一)1980年6月24日,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叫做李庄寨的小村子里,几个刚刚放学的中学生围着一个“话匣子”,静静地听着新华社向全球播发的一条让人吃惊的消息: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之后,其中一个少年抱着“话匣子”,走进一户又一户人家,向“三叔二大娘”一遍又一遍讲述充满着他自己想象的中国西部那块神秘之地和彭加木失踪的故事。他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小村庄的老百姓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彭加木的命运。那个抱“话匣子”的少年就是我。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彭加本失踪16年之后,我怀揣一张载有“寻找…  相似文献   

4.
钟庆 《出版参考》2005,(12):23-23
研读日本经济史,发觉历史上日本完全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尽干眼前赔本的事。而现在的日本学者对当时先人的业绩仰慕不已,丝毫没有谴责浪费国家和人民财富之意。关于此事询问过一个老学究,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民族的责任,当时的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日本绝不能也做殖民地。“民族责任”是日本人深入骨髓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出版”再探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至1988年间,朱光暄同志、薛钟英同志和我,曾一起考证“出版”一词的起源。当时的初步结论:“出版”并非古已有之,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最早出现“出版”,是在1756年。中国人最早使用“出版”是在1899年12月(梁启超:《汗漫录》)。我曾整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日军掠夺南京图书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对利用图书资料为其侵略和统治服务,却鲜为研究者关注。对于当年在南京的“图书掠夺”行为,某些日本的当事人战后自说自话:当时“中国的大学和图书馆几乎都被烧毁,或者因难民的掠夺而丢失贵重图书资料。……在此情况下,日军接管的南京政府各机关的图书约88万册则免于散失,与其它文物一起得到了保管。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有人认为,这是“国耻救济”的工作.“拯救了战火下的中国文献”。本文试图结合图书掠夺和利用两方面,对此作一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7.
您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纪录片吗?您一定知道那个勇救中国难民的德国博士卡尔.京特吧?他就出生在河北唐山.他名字的另一个译音是卡尔·昆德.他的父亲就是开滦历史上的洋技师汉斯·昆德.号称“中国洋灰技术鼻祖”:而他的伯父和睦·昆德.则是为当时中国大型煤矿——滦州煤矿引进大量设备的著名商人。  相似文献   

8.
再谈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新闻史上著名记者普利策曾有句名,言:“倘苦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即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9.
本组史料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以后,于1919年巴黎分赃会议期间,中国处于被宰割地位的时机,在我东北延吉等地非法暗地增加警兵,侵我主权的罪恶行径,以及当时的中国政府据理交涉的经过。对研究日本侵华史和编写吉林地方史志,均有参考价值,特予选辑发表。  相似文献   

10.
“阿波丸”号在二战期间作为唯一一条“不被进攻”“不被检查”“不被干涉”的民用货船,承载着多种使命,它也因此成为日本即将战败前从东南亚撤回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船。1945年4月1日23时,自新加坡返回日本的“阿波丸”号在福建平潭牛山岛海域被美国潜艇...  相似文献   

11.
一条极容易被忽视的线索 我的办公桌正对着办公室的门,有人进来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我。 1999年 11月 15日晚 8时 40分左右,我正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写稿。副刊部同事邹晖走进办公室,她看到我后说:“热线占线,有个反映情况的读者把电话打到她的桌子上。”她要我去接电话。 我接到一个王姓读者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刚才与几个朋友在武昌新宜大酒店吃饭时,看到几个日本人可能因为对菜的质量不满意,其中一个日本人要强迫中餐厅女经理下跪。在场用餐的中国人都被激怒了。还有人向日本人扔菜了。 这是一条极容易被忽视的线…  相似文献   

12.
1862年(中国同治元年,日本文久二年)6月13日(阴历五月六日)上午,一艘漆着“千岁丸”船名的日本商船,驶进了黄浦江,停泊在上海港码头。这是自从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船航行中国200多年来,日本官方正式派遣来华的第一艘日本船。由于185...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招待会上,唯一得到提问权的是中国某广播电台的一位女记,她要求高岛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祭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报道说,“高岛避重就轻地说:‘我不是首相本人,我不清楚首相的考虑。但小泉首相表示过将重新考虑通过适当形式参拜靖国神社’。”  相似文献   

14.
50年代末直到“文革”前夕,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与周作人有过频繁的联系。1952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向周作人组稿,请他翻译希腊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1958年11月,出版社指派我负责日本文学的组稿、翻译工作,同时,向我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约周作人及钱稻荪二位翻译别人不能胜任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时,他们在出版社算是编制外的特约译者。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中日盟约”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进行第三次革命。日本政府为了讨好袁世凯,控制和监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使讨袁革命难以实现。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命驻华公使日登益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阴谋灭亡中国,引起全国人民掀起强烈的反日运动。在二十一条中日交涉过程中,在日本出现1915年2月5日孙中山签署“中日盟约”、“日中盟约”,及3月14日孙中山给小地造信、“盟约案”十一条。这些文件的性质与二十一条极其相似。但这些文件当时日本并没有公布,亦不为外界所知。其真伪问题,国内外学者历有…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6日是一个星期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查看一下当天的最新消息。在印度新闻网站头条的位置上.一个陌生的英文单词跳进了我的眼里:TSUNAMI。拿起手边的字典查了一下才明白,这个发音听起来像一道日本菜名的词意思原来是“海啸”,但是我当时一点也没意识到,这个生僻的英文单词将在随后一周到几周之内成为全世界各类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相似文献   

17.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18.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19.
《蟹工船》是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名作,发表于1929年的《战旗》,之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刊登发行。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0年,《蟹工船》被介绍到中国,进而引发了国内广大读者对这名日本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切关注。在当时的中国,《蟹工船》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这也正好契合了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可以说,这是一部和中国文学、中国革命颇有渊源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