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微议程”的提出对于研究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微议程”因其平民化、社会性、议题广泛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议程的不足,可直接或间接对公众议程产生影响;但同时面临倾向性明显、过度议程等发展困境.通过对“微议程”概念、特点的详细分析,笔者认为,发挥传统媒体议程优势,结合技术支持、政府宏观调控是解决“微议程”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有效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蕴峰 《今传媒》2015,(3):126-127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手机、微博等一系列的新兴媒体应运而生。语言传播作为大众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语言传播提出了诸多课题,语言传播现状的改变也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规范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  相似文献   

3.
提高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对于地市党媒来说,一直是需要攻坚克难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传播的有效性,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对于地市党媒的新媒体平台来说,有效传播力,是决定用户规模和粉丝黏性的重要介质。江西宜春日报社主办的“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探索“有效传播力”,在内容生产和用户服务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10万+文章共29条,其中2020年22条,2021年上半年共7条。  相似文献   

4.
常江  许诺 《青年记者》2016,(21):10-12
当前,不同以往的新媒体环境已经形成且在不断变化,多元传播主体、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受众的新闻接受习惯.对于“真实性”这个被视为新闻传播生命的问题,同样也在新闻实践中衍生出了不少新特质,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 新媒体环境是否改变了人们对新闻真实的追求?人们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新闻的感知为何与以前有所不同?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新媒体传播特质去追求真实、规避风险?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的新变化进行阐释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带来的传播革命,媒介环境与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纪录片已经呈现下滑趋势。面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困境,纪录片如何改变自身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实现与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对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更多的观众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16,(10):89-91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以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体现出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舆论由精英阶层引导,主要影响对象也主要分布在精英阶层中.新媒体环境极大促进了草根文化和感性思维的扩大化传播,卖萌传播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表现出较强的“草根特性”,感性色彩较强.日本政党、政客和政府在政治传播中,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感性逻辑有深刻的理解,在政治传播中注重通过新媒体和卖萌方式开展传播.其中一些卖萌宣传手法对我国的政治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卢洁 《新闻窗》2007,(4):71-72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让报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威胁,也深刻意识到只有“数字化”才是应对危局、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对于地市级党报来说,更有着冲出重围,开创新天地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黄雨  李笑妍  周鸿 《今传媒》2024,(4):109-112
“花儿”是青海地区较为流行的民歌种类,2009年9月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符号的一种,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而民族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常带有自身独特的魅力。青海的“花儿”是一种极具自身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民族歌谣,但是由于民族性较强、文化较为小众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力、影响力不够高,再加上新媒体时代新颖的音乐形式逐渐充斥音乐市场,使得新业态趋于饱和,其传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本文对青海民族歌谣“花儿”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探究了新媒体视域下“花儿”的传播现状及困境,并针对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我国民族歌谣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际时事评论”(简称“国际时评”)在主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但在事实依据、问题意识以及对国内外舆论的引导和影响方面保持不变.通过以中国媒体对“棱镜门”事件的评论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国际时评在表象上的“变”与本质上的“不变”.认识上述“变”与“不变”有利于中国媒体顺应新媒体时代,增强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下,新媒介构建的“天罗地网”不仅催生着人们新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创造了许多新空间.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科技新媒体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惑甚至困扰.在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传媒更受到强大的市场压力,逐渐以谋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归依,传统的传播伦理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伦理究竟遭遇到何种困境?对传播失范的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建构新闻传播伦理新秩序?这些都已成为每一位研究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深刻认识媒介生态变迁与新闻传播伦理,“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伦理:困境与对策”两岸四地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7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1.
“可沟通城市”将传播视为城市的存在方式。一个城市的可沟通程度,如传播行为特别是大众传播是否开放、发达、活跃,是衡量这个城市是否文明而有活力的重要指标。身处新媒体环境和全球增长最快的车载收听市场中的广播,因为现实有效的覆盖网络和强时效性、强互动性等优势,将极大贡献于“可沟通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薛体伟 《青年记者》2017,(27):43-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新媒体语境下,当代中国就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失语”问题.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或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伴随着卫星通信、多媒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产生,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相区别的一种传播载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它的边界不断拓展,如直播卫星电视、数字多媒体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构了一个新的社会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和使用语言环境的简称,新媒体语境是在传统语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传播方式、言语表达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层面含义的复杂语境.新媒体语境下,意愿表达扁平化、时空传导无限化、身份认可虚拟化等特点,决定了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吴倩倩 《新闻世界》2013,(2):106-107
近年来,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具有互动性、聚合性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赋权让公众得到了原来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表达可能和空间。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笔杆"和"喇叭"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伦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新媒体"赋权"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和草根群体该如何"用权"?如何规范传播环境?如何建构传播伦理新秩序?本文将以网络事件为例运用传播赋权理论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媒体伦理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段子”是我国信息服务企业打造的信息新产品,它的诞生和传播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即适应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务新媒体作为官方机构自主开展新闻传播的模式,如今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影响力日益增强,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播品牌。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如何借助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实现政务新媒体的高效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的传播模式,传递服务型政府的“政”能量,是融合传播背景下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荣获2022年度“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和传播特点,探索新时期政务新媒体应如何“破圈”发展,打造更有传播影响力的政务新媒体。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传播渠道。文章分析新媒体时代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如何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实现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策略: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处理,建立有声数据库和数字化出版档案,在此基础上,依靠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和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杨海东 《东南传播》2022,(1):140-142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播音员因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在应对和融入媒体发展变化上一直抱有谨慎的态度。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对播音员提出了新要求,时政新闻播音员在网络空间为扩大自身影响力也对业务转型产生了新需求。当下我们看到,某些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在语言风格上不仅实现了从“播”到“说”的转变,更在涉足领域上实现了从“台”到“网”、从“一元”到“多元”上的渗透,时政新闻播音员以个人身份或者原传统媒体“代言人”的身份与新媒体实现了大量的互动。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未来,时政新闻播音员应积极适应媒体环境变化的趋势,既在传播观念、话语表现、传播形态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又需恪守职业道德底线,推动时政新闻播音员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黄永礼 《青年记者》2017,(24):53-54
关于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提法早已有之,其所强调的是内容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手段多样,尤其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渠道风起云涌,信息制作和分享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长期以来专注于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在以技术、渠道见长的新媒体步步紧逼下影响力日减,由此也导致一直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内容为王”一再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断言,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经严重过时了.然而,如今内容是否真的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9.
马宁 《今传媒》2015,(3):26-28
本文结合信息社会语境对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变迁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分析。首先对于新媒体的数字化、交互与互动等关键技术特性以及传播主体“以人为本”的由来进行了界定,之后通过梳理人作为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在相关语境中的表征和与技术的关系变化进一步呈现“以人为本”的内涵,最后结合新媒体使用者的“评论”行为在应用层面,探析了新媒体“以人为本”的形态特征以及传播主体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20.
姚华丽 《新闻传播》2023,(15):118-120
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逐渐融入到现代人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新闻传播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新闻传播模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热点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逐渐缩短,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提出了新的挑战,长尾效应从本质上来说要求突出新闻的“个性化”特点,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经验,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长尾效应的产生与作用,并探讨了其对于新闻传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