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赵金 《青年记者》2006,(14):105-106
职业化是任何一种行业或专业成熟的标志。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称呼新闻工作为一门“职业”,许多研讨会、研究职业道德的学、传媒人员也在大量地探讨如何提高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然而,职业化是与能力、培训、知识体系、道德意识、评价标准等相关的,在这些标准的关照下,新闻职业化的内容建设怎样?新闻工作目前是一种职业吗?我国的新闻工作离职业化还有多远?这恐怕要从头考虑。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是我国新闻职业形成的重要时期,邵飘萍是新闻职业形成的代表和先驱.他的职业意识表现在四个方面:新闻道德的职业化、新闻内容的职业化、新闻业务的职业化和新闻教育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3.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较早践行专业理念的名记者,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他在新闻工作中忠于事实,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其二,他积极倡导并坚守言论自由思想;其三,他明确提出了“为民请命”和“指斥权贵”的报刊责任。黄远生的“四能”思想和“远生通讯”,是他践行专业理念的自觉,这些专业理念和职业操守虽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对我国后来的新闻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鹂  吴廷俊 《现代传播》2005,(4):98-101
美国的新闻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即“职业化”特征。“职业化”是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实务工作的需要,但是“职业化”的思想却是深刻的。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思想中包含三个因素:技能训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学术性。本文详细探讨了三种要素的定义和它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并进一步研究了三要素在形成职业化思想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6.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7.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新闻界之释迦牟尼"的俞颂华一生以大公至正、无党无派的身份把新闻事业作为一项独立的职业来追求。在俞颂华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中,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最关键的含义:公共性、客观性、专门的职业素养、受制于专业信念和自律规范而不是接受任何权力和权威之下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新闻媒体也不断融入了市场化的趋势。在新闻职业化的带动下,在某种程度上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现阶段新闻媒体人在职业化进程中渐渐暴露出的不规范、不道德行为,使得新闻职业化进程频频受阻。鉴于此,本文对新闻职业化的建构进行了探讨,旨在能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与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职业化一词作了简要概述;第二部分,以现阶段新闻职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着手点,展开了分析;第三部分,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新时期新闻职业建构的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一代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去世的日子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他留下的一篇篇黄钟大吕般的新闻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因他的报道所唱响的一个个“典型”还不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评价的那样:“(穆青)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能以自己的作品对国家、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我国新闻史上是罕见的。”①这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界的“旗舰”、实现“三贴近”的典型的职业记者,用他的如椽巨笔记录了一个时代、影响了一个时代。对于穆青的新闻作品在我国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社会功能,人们可以从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吴辉 《新闻与写作》2002,(11):35-36
穆青同志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有催人奋进的新闻通讯力作问世,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而且闪现着灿烂的艺术光辉。穆青的成功与其不断开拓创新的品格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位名记者,他一面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记录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在新闻写作上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就是其中的一笔。他说:“对新闻写作的某些要求我们不必过分拘泥。”“我国有很好的散文传统,我们应该继承这种好传统,充分吸收散文写作中那种自由、活泼、生动、优美、精练的表现手法。”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穆青的新闻作品集,取名为《穆青散文选》,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不仅是精彩的新闻报道,而且是优秀的散文华章。综观穆青各个历史时期的新闻通讯作品,它们的散文特色主要表现在结构自由;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四个“一批”的要求,其中就有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是摆在各级新闻单位领导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国新闻界先后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和“新闻百佳”奖,各省区也相继设立了评选优秀新闻工作者奖项,对优秀新闻人才脱颖而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思想观念应当进一步更新,树立高度的时代责任感,理直气壮地制定和实施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的成长摇旗呐喊,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14.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5.
叶俊 《新闻世界》2010,(3):56-57
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的第一代主持人,著名记者,其出色的新闻职业素养,卓越的新闻职业操守,出色的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的评论风格及新闻思想值得新闻人借鉴。本文试就其新闻经历对其新闻思想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感悟“千辆的士挽留节目主持人”五年前,长江日报老编辑巴兰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非常新闻》,其中一段情节记忆犹新:一名记者因揭露“黑社会”而惨遭杀害,开追悼会那天清晨,报社大楼周围赶来无数的士为他送行,汽笛一齐拉响,低回哀婉,特别悲壮感人。原来,这名记者曾经劝服过一位打算跳楼轻生的“的哥”,的土司机们记住了嫉恶如仇又助人为乐的他。这是小说的艺术虚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职业化及其相关命题--新闻专业主义、中国新闻职业化进程、新闻职业精神--研究现状的扫描,发现西方新闻职业化的理论成果较多,专业主义备受关注;国内新闻职业化研究显得相对零散,评价标准不一:新闻职业精神研究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新闻学著作曾经引用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新来报馆的年轻记者,总编辑叫他去采访一个婚礼。他事先煞费苦心地对此次采访作了种种可能的设想和较充分的准备。但是,当邪天他走到新郎家门口打算进去采访时,看门人却告诉他——婚礼不举行了,因为新郎跑了。于是这位年轻记者垂头丧气地回到报馆,向总编辑报告自己采访失败的原因。总编辑听罢,拍案叫道:“新郎跑了这件事本身不是比原来要举行的婚礼更大的新闻吗?你为什么不马上采访?”这一说,那名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大悟。缺乏新闻敏感,使这位青年记者贻误了一次采访良机。新闻敏感,西方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7)
记者的新闻兴趣与新闻活动文/辽宁·赵维一、记者的新闻兴趣是记者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名记者为什么写这篇报道?那名记者为什么用那种方式报道那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当然,可以回答说,这是当前的中心工作,这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这个人物身上较集中地体现了时...  相似文献   

20.
媒体市场化使各媒体之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之间竞争加剧。各媒体纷纷扩增传播内容,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新闻线人”具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新闻内容后详细标注对新闻线人的酬金,更是直观认同了这一群体的价值并激励着普通受众群体。因此,新闻线人近年不断发展,并出现职业化趋势。既是“职业化”,理应具备“职业道德”。结合我国当前新闻线人在发展中所存在的某些失范问题,对其“职业道德”结构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一、当前新闻线人存在的几种道德失范问题首先,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使新闻线人某些行为失范。新闻线人作为一种职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