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海军 《科技文萃》2005,(7):98-103
深深的皱褶里,不仅仅是岁月沧桑,生命从生成到灭亡也不全是季节的轮回.一双曾经多么明亮炽热的眼睛,它温暖过很多人的灵魂和冰凉的真理,如今却只剩下怎么读也读不尽的苍凉.相信生命与灵魂只有死过数十次的人,才会有这样令人悲伤与不安的面孔.  相似文献   

2.
读兰珊的两篇文章,会让人强烈感受到作者有着诗的敏锐感觉和诗人飘逸的灵魂。当然,作品的行文方式是散文式的,无论是“思维碎片”还是“走过生命”都是重语义,描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关系,感受爱的抚慰、生命高尚的快乐、灵魂的震撼与净化,生命的再生以及对诗意生存的呼唤,而所有这些,都和作者自己的感受交融于一体,让人领略“天地人神”四重圆舞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眷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采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采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坛的永久的安慰。有人说。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书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坚信,只有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容融入我们的生命,才能有一个比海水更为广阔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5.
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清新流畅,深含哲理诗意,它是灵魂的展示,真情的倾吐,心灵与感情的交融。每读他的散文,内心总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与领悟。在《生命》这首散文诗里,赵丽宏先生向我们阐释了平凡生命的美丽与激情。生命是一场盛宴,是大自然的恩赐。生命是美丽的,就像一朵鲜花灿烂芬芳。花开的艳丽,花落的凄迷,都展示着摄人心魄的美丽。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生命的历程才是最重要的,人要踏好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充实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或伟人。我们是平凡的,也许就像小草,像流水,像原木,像…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的任务说白了就是教人读书。没有先人积淀下来的思想、智慧,我们的大脑无论怎样发达,也不可能有思想有智慧。而如果没有个人自己的思想、智慧,放在我们面前即使有汗牛充栋的“智慧”文献,也是不会自动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智慧的。书怎样读才能把前人的思想、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融人自己的灵魂,从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呢?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遗失了生命中一份独特的美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好书。为了重拾这份美好,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了有书共读活动,意在鼓励教师阅读,引导孩子阅读,用阅读喂养美好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读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四百多年前的短文至今仍然令人奋发,催人奋进。①关于生命的思考,是全球性的,又是永恒的,所以这个法国人的文章,我们中国人也读,四百年前,人们从中受到教益;四百年后,人们仍然从中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9.
美点赏析读孙犁先生的《菜花》,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心也安宁,人也踏实。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生活的至美。意象美。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写了三种菜花:书房案头、厨房桌  相似文献   

10.
王剑 《阅读与鉴赏》2005,(7):119-125
地球上的动植物可谓纷繁多姿。它们在完成各自的生命塑造时,常常给人以创造的灵感和灵魂的震撼,让人不自觉地从灵魂深处产生生存的喜悦和生活的力量。文学是生命的自由表达。本期“时文快读”编选的这一组文章,是作者在生命检视过程中发出的最朴素的声音。我想,在人类与动植物的相处出现了应当引起警觉的问题的今天,这样的文字或许能让我们垂下高傲的耳朵,听一听小生命们充满哲思的诉说。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酷爱"墓庭的光景"。这类关涉着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性意象",显露出诗人灵魂深处发生的断裂。写诗的徐志摩,与读社会学的徐志摩,扞格牴牾,使他感受到一种走不出的巨大悖谬。苏珊·朗格睿智地指出艺术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之间的"同构"性,这与诗人生命"同构",且由此可洞悉诗人灵魂隐秘的意象,对徐志摩来说,就是坟墓。  相似文献   

12.
人生应该有三种生命,即本体生命,才智生命和道德生命。本体生命是人的载体,提供了一种可能;才智生命、道德生命是人的精神和灵魂。一个精神与灵魂富有的人才有圆满的人生,才是一个内心富贵的人、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生存、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基础。雅氏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和张扬,注重生命信仰与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人在追求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的生生不已的内在意志激情的体现,它通过人的苦难的生命历程吟唱人的生命激情,进而展开对人性的追问和反思,而我们恰恰通过这一悲剧艺术形式来复归我们生命本体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美是什么、美和人的生命的关系及其规律出发 ,提出了以美育人的教育创新工程的立论主张 :美是人类生命所最需要的人生最可贵的东西 ,是人的生命原动力。没有美 ,就没有人的真正生命 ,也就没有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 ,以美育人是教育之本 ,是我们一切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制高点 ,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规律。缺了美育的教育 ,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回忆     
时代有些浮躁,阅读让人沉潜。在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在知识和智慧的引领下.我们更容易识别美与丑、善与恶,我们的生命也因此一次又一次向前拓展。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丽顽强;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人与人灵魂的交往。在新世纪,叶澜教授也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前,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人与人灵魂的交往。在新世纪,叶澜教授也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 《今日教育》2007,(7S):75-75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就像天空中永不陨落的恒星,永远的璀璨夺目。引领着我们读他们,崇拜他们,敬重他们,这是我们生命中不能遗忘的的追随和肃然的祭奠。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只有美好、充盈的灵魂才能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叶澜所说:"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的转型".因此,我们要从生命的角度去审视教师成长,引导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