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从传统的“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生命课堂”,使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学生翱翔;使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学生跳跃。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进发智慧的火花呢?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课堂提问的语文课堂是枯燥的,“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是低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高效的语文课需要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与之相匹配。中国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打草惊蛇”、“隔岸观火”、“无中生有”、“假痴不癫”这些计策,如灵活加以运用,可以打造出高水平的课堂提问,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阅读课堂已在“无非是例子”中逐步深入,形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有效阅读课堂”即是同归“分析”的老路。其实,真正的有效阅读课堂始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不同的文体,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问题支架为主要驱动、以探究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全体学生为课堂主角的“三主”语文课堂,是一种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途径。在“三主”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过去被看做“异端”的学生课堂表象,教师应该赋予新的认知。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话茬”、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以及预设外的问题“生成”等,教师都应看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吴红阳 《中学文科》2009,(13):87-87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常常一唱到底。而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黄杰 《广西教育》2023,(34):112-114
设计精巧的课堂“留白”,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激活语文课堂、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精巧的“时间留白”“问题留白”“板书留白”“高潮留白”“文末留白”,让学生体验、想象、思考和创造,有效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而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提问。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把握好教材,找准“问”的契机,追求“问”的有效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实践中,我曾经从这几个角度寻找问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县不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由新课改以来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走向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预设”,编成“学案”,学生按照教师的“编程”进行课堂学习。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照搬他人的“导学案”,把他人导学案上的“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条分缕析地讲解、归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都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诚然,“课堂讨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学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然而“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语文课堂由以往注重“知识本位”教学转向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乍一看,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活动丰富多彩,方法多式多样,整个课堂看起来美轮美奂.然而,“动活美”的语文课堂却忽视了对“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目标的实现,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改应该改什么,能否让语文课堂再“大”点,真正把课堂让给学生?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图书室语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的大语文课堂设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已逐渐趋向于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正“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实践表明,要想让语文课堂彰显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必须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味”,“言味”“析味”。  相似文献   

16.
李俊新 《甘肃教育》2008,(20):30-30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比较被动;语文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其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课堂一“活”,学生所有的主观能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成为学生能力展现的舞台.“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拨动学生学习这一罗盘针最有效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新的教学要求下,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让课堂有了实质的改观,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完善,以改变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尴尬处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引”、“读”、“碰”、“拨”四字,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中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绿色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的课堂。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存在着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  相似文献   

20.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