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肖英 《兰台世界》2005,(11):59-59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字翔宇)在1910年春,12岁时随三伯父周贻谦自江苏淮安顺大运河北上,他们取道山东、天津、跨海到东北辽宁营口牛庄,由牛庄逆辽河而行至辽宁铁岭马蓬沟古渡口登岸,落脚铁岭求学,这是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进入了少年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代晓丽 《兰台世界》2003,(12):38-38
每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他的创始人郝浴。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中山是他的号,直隶定州人。郝浴一生崎岖坎坷,年轻的时候是在流徙中渡过的。他正欲大展抱负,又因积劳成疾而早逝。他两次为官,前后13  相似文献   

4.
张冰  梁秀芳 《兰台世界》2007,(3S):56-56
位于沈阳南郊的魏家楼子,现为沈阳市苏家屯区沙河铺乡魏家楼子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怎么能和周总理联系在一起呢?也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周恩来总理在沈阳读书期间,三个暑假都是在这个小村庄度过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少年周恩来对这里的浓厚兴趣呢?这还得从少年周恩来到沈阳读书的时候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6.
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有一位最年轻的烈士,他只有17岁,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这位烈士就是银冈书院的毕业生、铁岭人石璞。石璞(1913——1930年),号国柱,铁岭城内人。幼时家道小康,1920年入铁岭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即银冈书院小学。在校期间,勤奋好学,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在他的遗物《古文观止》一书扉页上,有几行毛笔题字“:石璞在同学诸少年中为最稚,然似有特慧……”似为石璞的老师所题,可见石璞在银冈书院小学读书期间,聪明好学。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第三中学初中部,仅用一年半进间就提前修完初中课程,结业时名列第…  相似文献   

7.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城驸马巷。周家原为当地望族,祖辈相习为“绍兴师爷”,但到大鸾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大…  相似文献   

8.
在南京市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着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英雄,他的名字叫石。1913年8月24日,石出生于铁岭城内龙首山脚下的一户富裕殷实的家庭。石自幼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和家庭影响,对日本侵略东北的暴行十分痛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民争气,一定要为中华民族雪耻。1  相似文献   

9.
110年前的3月5日,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了。在他诞生的时候,他的祖国风雨飘摇,遍地哀鸿。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存在。他是伟大的奠基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3月21日上午,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铁岭日报社战略合作暨《辽沈晚报·铁岭版》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铁岭日报社的战略合作暨《辽沈晚报·铁岭版》的正式启动,首开省级报业集团与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出版、合作经营的先河,也是省级晚报打造地方版的大胆尝试。与其他报社的地方版不同,《辽沈晚报》的所有地方版均由有正式刊号的地方报纸改名而来。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位于铁岭市银州区文化街,依托清代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而设。银冈书院在清末变法维新时,院内设小学学堂一处,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曾就读于此。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书院。1979年9月,经中共辽宁省委批准,铁岭地委把银冈书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95年进行大规模维修,全部修复了1910年的原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国庆招待会上致祝酒辞。这是他最后一次主持招待会。这时,癌细胞已经侵入他的躯体,这张照片作为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亿万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4.
吴国桢1914至1917年间,曾在著名的天津南开中学求学,与周恩来、张道藩等同窗,其中与周恩来交谊甚深。1955年吴国桢曾撰英文回忆录《夜来临》(NigheCometh,未刊,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中较详尽地谈到了这段学子生涯。张伯苓:父亲般严厉加母亲般温柔吴国桢原居北京,父亲吴经明是北洋政府陆军部官员。为使儿子在上学毕业后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选择了由年轻的教育家张伯苓博士创建、倡导新式教育的天津南开中学。吴国桢入学时年仅11岁,在500多名学生中年龄最小,所以受到校长张伯苓的特别关爱。他像父亲一样关心他,晚上经常来宿…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铁岭地委先后共有三任组织部长。存中共铁岭地(市)委历任组织部长中,最著名的当数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共铁岭地委第二任组织部长曾志。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新闻出版总署[2008]692号文件正式批准《铁岭晚报》更名为《辽沈晚报-铁岭版》,由铁岭日报社主管主办变为铁岭日报社主管、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和铁岭日报社主办,其中辽报集团是主要主办单位;刊号仍归铁岭日报社所有,其它产权关系不变;《铁岭日报》和《辽沈晚报-铁岭版》的广告业务由辽宁日报传媒集团进行整体经营;  相似文献   

17.
取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像毛泽东同志等许多革命领袖一样,也是从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开始的。他对新闻工作十分重视,十分关心,有其独特视角,他的新闻主张也有其独创性。邓小平编辑《少年》和《赤光》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中共旅欧支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少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少年》采用轮流编辑的方法,共出版了13期。  相似文献   

18.
《记者摇篮》2009,(5):F0002-F0002,F0003
1969年4月25日.铁岭地委机关报——《铁岭日报》诞生了。从此,每年的4月25日,都成为每位“铁报人”永志难忘的日子。今天,《铁岭日报》迎来了40周年华诞。经过40年峥嵘岁月的洗礼。现在的《铁岭日报》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百姓大众的知心人,更是外界了解铁岭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铁岭日报社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铁岭日报》旗下的《铁岭晚报》改版为《辽沈晚报·铁岭版》,这一创举在全国报界首开先河。2009年元旦,铁岭日报社与辽报集团再度携手,实行战略合作,以“合作报、瘦报、彩报”的新姿态推出全新的《铁岭日报》,又在全省地市级党报中领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20.
赵希华 《中国档案》2004,(10):59-59
在哈尔滨,有一个独具特色的缅怀一代伟人的家庭纪念馆。它的馆主名叫魏云飞,是哈尔滨市集邮协会、中华毛泽东像章研究会、黑龙江省“红太阳”收藏之友联谊会会员。他出于对一代伟人的敬爱和对收藏的兴趣,从年轻时就开始集邮,收集一代伟人、党史、军史和革命纪念地等邮品;从20世纪70年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