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成为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新课改对语文课堂的新要求。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当好教练员、辅导员的角色.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地位。于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成为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民间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有一个乞丐穷困潦倒,一位神仙想帮助他,就当着这位乞丐的面,将一块石头点化成了金子,想给这位急需帮助的可怜人,没想到,乞丐语出惊人,竟不要金子,而聪明地要仙人点石成金的手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意是指给人一条鱼,不如教给人一种捕鱼的方法。引申到教育工作是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某些具体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据有关数据表明,当今知识更新的周期约为5年,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地更快,也…  相似文献   

3.
"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作为两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学习对象,适时选择不同教学方式,任何一种学习方式,只要恰当运用,都会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育的人本思想。“探究”要求课程学习要由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演示型教学向自主型教学和实践型教学转化,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研究中获得知识,使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长期以来学校迫于“应试”的教学压力,已使学生养成了接受式的被动学习习惯,形成了知识学习寻找惟一性结论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6.
倾志义 《考试周刊》2013,(73):172-172
主动学习是不靠外力促进而自觉的,自己把握、自己争取的学习行为;被动学习是在外力推动下,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的学习行为。为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就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分析、总结、发现,自主参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7.
在不知不觉中,新课程这缕春风已经吹进了许多教师及学生的心房。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新鲜的词语,比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更好  相似文献   

8.
“学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学改”工作;“学改”必须以转变学习观为先导;“学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要通过深化“学改”,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9.
10.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对新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顿悟思维”架起了原有的知识背景和需要解决的知识信息之间的桥梁。“顿悟”的发生源自学习主体面临一个与其已有的认知能力相冲突的问题,这种具有动机性的不平衡,促使学习主体对整个学习情境加以分析,发现情境中各个刺激间相互关系的意义。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策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之间常会产生矛盾冲突,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思维活动,时而合乎逻辑,时而不合常理。笔者认为教师没必要回避这样的矛盾,也不需要包办代替。把问题讲透,而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与冲突,使学生思维遭遇挫折,经受锻炼。必要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这种认知冲突,造成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促使其寻求捷径。自然生成,进而培养主动探究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陈艳 《辅导员》2010,(24):47-47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法不断涌现,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辨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探究性学习法固有其积极独特的一面,但也不尽善尽美。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对诸如问题探究、情境探究等探究策略进行大胆和合理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张斌 《四川教育》2006,(5):47-47
有的教师总是抱怨教学时间太短,不够用,这主要是因为不懂得“放手”的缘故。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该放手时就放手,学生能够自己弄明白的。教师就无须多讲;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就要及时伸手,为学生攻坚搭梯、破难铺路,使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这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心理过程,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即教育蕴涵着教育者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要使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能动地生成和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提供空间、指导学法等,构建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想"自主学习、"能"自主学习、"会"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总是感叹:学习难啊!在他们看来,学习无比的枯燥,学习是苦&;#183;脑的源泉。埋头书海的时候,他们的心中满怀痛苦和压力。在同一个班级中,则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学习效果却相去甚远。有的同学学得轻松愉快,成绩优异,事半功倍;有的同学则学得十分吃力,  相似文献   

17.
《海外英语》2012,(6):11-11
上一期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罪”与“罚”的表达,本期继续补充学习一下。  相似文献   

18.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学习理论语境下,有效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有效地识记教科书和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其目标指向学习任务;学习有效拷问的是如此“学习”是否能培养合格的人才?其剑锋指向学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能推动学习的进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通过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听说和复习习惯,探讨了如何通过习惯促进学习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