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快递     
梅子涵 《阅读》2014,(Z6):15-17
<正>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  相似文献   

2.
我的新发现     
倪泽豪 《阅读》2011,(5):25-26
爸爸每天都开摩托车载我上学。周五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面,两手抱住爸爸的腰,爸爸大喊一声:“抱好,出发咯!”摩托车随即轻巧地开出了小区。  相似文献   

3.
王敏洁 《阅读》2014,(7):41-42
"引一缕温暖的阳光,抚慰你我年少的心灵……"每个周三中午,红领巾广播准时开始,那婉转、圆润的声音在校园里久久回荡。上千人都在聆听我动听的声音。这就是我——王敏洁,正在放飞梦想的声音。 每当此时,我就不禁想起,读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红领巾广播小主持人竞选。我跃跃欲试,可又有些忐忑不安。当班主任钱老师点到我的名字时,我顿时惊慌失措,一颗心像欢跳的小鹿在撞击。我不断地对自己说:“加油!王敏洁,千万别打退堂鼓。”为了防止在广播里出洋相,在上千人面前出丑,我晚上就对着镜子,读了又读,练了又练,犹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相似文献   

4.
易佳和 《阅读》2014,(47):26-26
<正>刘老师是我们班的美术老师,每当我听到"嗒、嗒、嗒"的高跟鞋声音时,就知道刘老师来了。她那些叫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新潮衣服,总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但最令人印象深的,还是她那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和精妙绝伦的画作。有一次,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  相似文献   

5.
这是世纪之交一部具有鲜明哲思特色的"启蒙小说"。金岱小说的启蒙思想具有鲜明丰富的"我"内涵与特色。从对《精神隧道》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有关"我"的核心问题:1."自我"理性、主体意识如何得到认可和弘扬;2.个人合理的"本我"欲望如何得到满足;3.如何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超我"。《精神隧道》是对当代中国人与社会的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6.
这就是成长     
流沙 《阅读》2013,(11):12-13
邻居家有位长得像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可爱极了。但几乎每天清晨,她都会花容失色,呼天喊地,那稚嫩的声音会把我这个夜猫子从睡梦中惊醒。"我不要去幼儿园,就不去。求求你们,让我在家好吗!"  相似文献   

7.
你在伞里吗     
白丽娜 《阅读》2014,(15):14-14
<正>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发紧,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  相似文献   

8.
王雨涵 《阅读》2010,(6):24-25
漫步在校园外的小路上,忽听得那熟悉的"当……当……当……"声。 我不由得在记忆中仔细寻找,这声音怎么如此熟悉,它是从哪儿来,又往哪儿去?直觉告诉我,这声音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顿时,我的脑海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爸爸的笑脸     
高礼泽 《阅读》2016,(Z2):48
我已经很久没看到爸爸笑了。因为我生了荨麻疹,每天身上都会冒出一些小疹子,爸爸为这事整日眉头紧锁,鼻梁上的眉心处出现一个"川"字形。早晨起来和下午放学,爸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我的身上有没有再长疹子。这几天连续下了几天大雨,空气很清新,也没有什么灰尘了。因为我对尘螨重度过敏,灰尘一少,我的过敏症状就明显减轻了。星期五爸爸接我放学的时候,又照例检查了我的身上,结  相似文献   

10.
爱笑的童年     
安武林 《阅读》2014,(39):4-5
<正>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笑,一笑起来,就像老母鸡刚刚下完蛋一样,咯咯咯没完没了。都说,爱笑的人性格开朗、乐观,这一点倒是真的。我随时随地都能发现可笑的事情。比如说,一只鸟儿在树上没踩稳,差点从树上掉下来,我会哈哈大笑一通;比如说,一只苍蝇拼命地撞击玻璃,我一样会哈哈大笑。我觉得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而自己,有时候也能给自己制造笑料。比如说,自己的扣子扣错了,袜子穿反了,墨水弄到嘴角  相似文献   

11.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是一本好玩的知识类图画书,讲的是小鼹鼠寻找在自己头上拉大便的罪魁祸首的有趣故事。一天,住在地下的小鼹鼠刚从土里伸出头,开心地迎着阳光说":哇!天气真好。"这时候,糟糕的事情就发生了!一条长长的"嗯嗯"从天而降,不偏不倚正好掉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气得大叫":搞什么嘛!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由此开始了追凶的历程。它头  相似文献   

12.
范崚瑱 《阅读》2010,(6):22-23
花开真的有声音吗?爱较真的同学一定会这样问。老实说,我实在没有办法肯定地说"有"。但为什么有许多人总是充满神往地描述自己聆听到的花开的声音呢?原来,这里的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用想象去把握的。聆听花开的声音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强调的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张蓉 《阅读》2014,(Z6):1-1
<正>傍晚,我和爸爸在树林里散步。爸爸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我说:"仔细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远处"哗啦啦"的流水声,还有蛐蛐"啾啾啾啾"的歌声,好像在开音乐会。我跟爸爸说:"原来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不仅要耳朵听,还要眼睛看。"爸爸望着远山若有所思,"大自然就是一本神奇的诗集!"真的,那满天的彩霞,自由的飞鸟,葱郁的山林,还有岸边倒映在湖水中的花草,不正是一幅画,一首诗吗?  相似文献   

14.
孙侃 《阅读》2014,(24):30-30
<正>近年来,教育部曾多次强调,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规定中午大课间活动半小时,下午大课间活动40分钟。学生玩的时间似乎增加了很多,但是每次都有不少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可以不玩吗?我的功课来不及做完,每天都要做到很晚!"我不得不"硬下心肠":"不行,跟我出教室。""可是,老师,我们……"学生眼里不近人情的我一直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我们拥有同样的名字叫做中国人;拥有同样的心灵,一颗中国心。无论是身在国内,还是旅居海外,这颗火热的中国心都将我们紧紧相连。时至今日,我们依旧相信: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6.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平衡才会促成健全的人格结构,某一部分过于强烈或者软弱都会导致人格的失衡.《更庄严的大厦》中男主人公西蒙的心理世界充满了冲突与斗争,虽然怀有崇高理想,但是在现实和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屈服于顺从,挣扎在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漩涡之中.软弱的自我使他游荡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亲情与爱情之间,无法自拔几乎走向疯狂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敦煌书札文献中记录了"打颙"活动的蛛丝马迹,唐宋时期的"打颙"是指在腊月里举行的一种祭祀神灵的仪式活动。具体而言,就是驱除各种疫疠的一种驱傩民俗活动。敦煌所出唐宋书札对研究唐宋社会生活、岁时节令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占军 《阅读》2011,(6):11-12
我出生在甘肃陇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姥就下地劳动了.只把我自己扔在家里。饿了,我就上锅里拿块大饼,渴了,就在大缸里喝瓢凉水,困了,不知道依偎在什么地方就睡一觉。那时也没有好玩的,除了追狗打就是和泥玩。  相似文献   

19.
夏莉莉 《阅读》2014,(12):34-37
阅读提示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动物,他们互帮互助,相处得特别和睦。有一只孔雀却很特别,他总是独来独往,不愿意帮助别人,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朋友。他总是说:"我不需要朋友,我可以自己解决任何问题。"他真的不需要朋友吗?Let’s read the story.  相似文献   

20.
丁俊晖 《阅读》2016,(Z3):21-22
我第一次接触台球,是因为我爸爸。当时我们家楼下有个小卖铺,店里面有两张北方的那种黑八球台,一开始看大人们玩,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看不懂规则,我就知道把那球打进去,就挺好玩的。后来我也想上去试试,但是我肯定不会跟他们玩,我就到边上那张坏的台桌那里,用一半儿,拿一杆往那儿一捅。后来有一次,我帮父亲打了一盘球,最后竟赢了他的朋友。父亲的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