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与自身、人与人和谐的视野去研究语文教育评价,提出在语文教育评价中应倡导评价主体与对象多元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创新语文教学评价工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创建和谐多元的语文教学评价环境,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构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还从更高的层面对学生主体赋予了更全面的含义:“学生是关系中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是世界背景中的人,是文化中的人。”这一规定.充分强调了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群体性.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这一精神。教师要努力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上的种种权利,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孔子因为看到了人的个体差异,早在一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因此,从理论层面来看,在农村小班化教育背景下,进行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顺应未来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体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和培养,还要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发展的学生的主体能力,以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化原则。那在具体的教  相似文献   

7.
陆霞 《考试》2007,(11)
一、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写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还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一切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所主张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提出的。本文紧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关键,分别从兴趣的指引,全面对话,开拓与探究,体会和感悟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深入探索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五条"教学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舞台变得精彩?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激情地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正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方法、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及落后的教学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岌岌可危。如何改变现状,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董青 《成才之路》2009,(35):39-39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和“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通过科学的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使之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师生间平等对话,让学生担当满意的角色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要尊重、珍视、张扬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最根本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鲜明、品格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可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如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有个性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