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有历史考试成绩难提高等负面言论。这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造成的。历史教学只要以"趣"为径,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把勤奋和刻苦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他们就能更加发奋学习,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兴趣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可以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教师要做学生兴趣的激发推动者。二是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历史课堂被冠以"索然无味""枯燥乏味"等词已久,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历史教师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当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遇时,教师的教学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通过联系实际、紧抓热点、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等方面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师应如何运用教学技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清规戒律。课堂提问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这一方式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可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教师尽管对提问重视了,教育观念也有相应的转变,但在教学中还是经常暴露一些问题,降低课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当前学生厌学情况严峻的事实,都要求我们进行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既然传统教师"一言堂"、多教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摒弃传统理念,遵循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转变师生主客关系,尝试少教多学,以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从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探究学习和开展合作学习四个方面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历史教师必须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要懂得灵活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活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图片、文献、历史遗址等虽远离我们的生活,但通过现代信息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激发其学习兴趣.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建高中数学课堂的自主、互动的、愉悦的教学氛围,追求轻负担,高质量是当下新课改形式下对高中数学课堂的要求。注重高中课堂有效性与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一、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名教师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技巧的驾驭能力,影响着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做到"温故而知新",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一以贯之。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创新,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  相似文献   

8.
正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去品味历史,把握历史,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热爱学习、保持学习热度的主要动力。数学课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对此,从"激趣"教学目标的树立、和谐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教学形式的创新、情感教育的渗透等角度,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常规,保持和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兴趣"热度。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与写文章一样,也是需要讲究艺术的,"曲径通幽"往往比"一览无余"更有味道,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数学教学中,假如我们教师真正地"用好教材",恰当地运用"遮掩"的艺术,"露一半遮一半",适当留白,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改变练习形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遮掩"会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让数学课堂更精彩。一、新课导入处"遮掩"——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两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兴趣"上出现了偏差,将"兴趣"更多地建立在"功利"上。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形式,取而代之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积极调动学习兴趣,为每位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不断的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在学习上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上,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教师更加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利用兴趣激发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学习英语,同时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名善于创新的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常常在课堂上尝试创新教育,营造有活力、有趣味、高效的课堂,有一定的收获,愿与大家分享。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营造创新课堂的首要条件教育是一个"学习—积累—运用—创新"的过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牢牢树立"育人为先"的意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从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导入就像一首乐曲的"前奏",也像一出戏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入具有开宗明义、承上启下、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等多层级的教学功能。《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历史课程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课堂导入的设计就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进行有效历史教学,就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微课资源充分利用到课前、课中、课后,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讲述历史事实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听课反应,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单调,学生对历史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有学好历史的动力,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探索如何增加课堂趣味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课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承载与激励的作用。当然,历史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俗话说:"学史使人明智。"可见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很多学生看来,学习历史对于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基本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课堂上的状态也是消极的,学习气氛也是死气沉沉的。而对于教师来说,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导致了教学的低效性。针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进行历史教学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