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多种亲子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对孩子心理成长不利的若干问题。家庭与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必须通过增强家长的心理素质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来说,主导者是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在营造自己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围时是否和谐、成功,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脾气、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要能很好地实施,就离不开优秀的教育技法。我想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表现自我和接受对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互惠性行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就无法进行教育。因此,家长如何掌握和运用沟通的艺术,将决定能否成功地实施家庭教育。沟通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与孩子交谈。学会倾听。平等的沟通离不开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道路。家长教育孩子与企业管理员工,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其共通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管理学知识来解决教育问题或教育困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本文分别从计划、沟通和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应用管理学知识的教育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一个人的人生底色是由家长涂抹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族,一个成功的家长应该善于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善于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和点拨孩子,同时又善于掌握和运用家庭教育的沟通艺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我们知道,家长由于年龄、经验、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农民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加,家中只有老人孩子的家庭逐渐增多,真正能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太少。即使在家的农村父母,也因经济收入不可观,一边在附近打临工,一边还干农活,也很少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农村家长普遍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以训斥、打骂为主。因而造成孩子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直接影响了农村孩子的心理发育。 一、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与家长沟通 首先,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有问题学会与同学、老师沟通,建立一个和谐,平等,互助的集体。开展“求助信箱”实话实说”“我与我家”等活动,从侧面、正面了解学生心态,也让学生形成正确面对困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孩子重在有效沟通。家庭教育中的沟通问题,时常困扰着家长。本文从孩子、家长的角度,阐述如何打开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大门,找出有效的沟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利用家访,寻求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建立一种和谐的沟通关系,是保证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的影响、家庭所提供的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呢?利用家访,教师积极寻求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方法,建立一种和谐、有效的沟通关系,是保证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学校、家庭的联系,多角度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会更加有利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态度。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不断的家访工作,尽快掌握与家长的相处、交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孩子重在有效沟通。家庭教育中的沟通问题,时常困扰着家长。本文从孩子、家长的角度,阐述如何打开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大门,找出有效的沟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家长外出打工致使教育孩子精力不足,重智育视轻德育的现状。农村家长需要转变观念,注重孩子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改善亲子关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学校教育要担负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与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监管人,需要两者齐心合力,有针对性、连贯性和配合性地实施教育管理,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使教师与家长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首先,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自己与家长的关系。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它对儿童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股教育合力,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让孩子在和谐的教育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彩莲 《宁夏教育》2014,(10):72-73
家长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具有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倍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儿童的教育在我国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幼儿来讲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所以在孩子的今后的成长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比较关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互动,且沟通效果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作为一名的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伟大的历史使命,力争使每一个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仅需要为幼儿创建优越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生理需求,同时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积极和家长沟通,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而班主任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渗透的直接操作者,如果与家长沟通不畅,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与家长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一、要有一颗尊重之心尊重家长是我们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尊重体现着我们沟通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当前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就是亲子沟通问题,不良的亲子沟通导致亲子矛盾丛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亲子沟通中家长必须拥有“空杯心态”,即:放下权威角色,放下消极标签,放下过高期待,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此才能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