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朱淑益 《考试周刊》2013,(56):190-190
<正>挫折商(Adversity Quotient)通常指人们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掌握面对挫折、转化逆境的能力,一般称为逆境商或挫折商,也简称AQ。它是衡量人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控制情绪的能力。高挫折商的人面对逆境时,不会退缩,始终保持高昂向上的士气,把逆境当做激励前进的推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现代幼儿家庭生活水平一般较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优越,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如何提高孩子面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解决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人生境遇是人生道路上出现的顺境和逆境,困难和逆境也是人生进步和成功的机遇,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和正确思考的课题.本文力图论述人生境遇及其对大学生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境遇的特殊性;探索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抵抗挫折能力,使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逆境商数和自我监控能力关系到大学生学习质量和心理健康。对1195名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和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总体较高,能克服一般困难,适应生活;但其面对逆境时控制力不够;性别、年龄、专业、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新生的逆境商数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挫折商"主要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和摆脱困境以及超越困难的能力,包括控制、归因、延伸、耐力。培养中小学生挫折商的价值,主要在于挫折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表征,是中小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砝码,是积极心理的重要表现,是面对生活困难的重要武器。为此,中小学生挫折商养成策略主要从国家、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层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5.
从一个人成长的一般规律看,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砺意志,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竞争力。对一个班集体而言,要想让每个学生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6.
论高职生逆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争剧烈的当今社会,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逆商的高低。逆商全称逆境商数,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亦可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高职生是未来社会骨干力量,增强高职生的逆商,意义重大。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及其逆商的现状,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端正面对挫折的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加强学生人格锻炼等以提高高职生的逆商。  相似文献   

7.
心理抗压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在压力环境中能否积极适应环境,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的负面影响的能力,是一种乐观积极的自我调节,一般说来,心理抗压能力越强,越能面对困难和挫折,减少逆境中的不良影响。想知道你的心理抗压能力有多大吗?请认真完成下面各题。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多数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面对挫折和逆境多数表现出束手无策。为分析其遭遇挫折逆境的整体情况,笔者随机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中学、运河中学和第三职业学校的152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多次“遭受挫折、陷入逆境”。  相似文献   

9.
任茜 《考试周刊》2011,(50):206-207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影响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与人格特质、家庭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通过多方面的培养来提升心理弹性,更好地克服逆境与挫折,追求积极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多数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面对挫折和逆境多数表现出束手无策。为分析其遭遇挫折逆境的整体情况笔者随机对北京市通州区台湖中学、运河中学和第三职业学校的152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多次“遭受挫折、陷入逆境”。因此,笔者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中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一、关于抗挫折教育的理论挫折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百年来,心理学者对挫折心理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提倡在大学毕业生中开展“逆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逆商全称逆境商数,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逆商教育就是要在高校中开设大学生面对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教育课,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及迎接困难挑战的能力。大量资料显示,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取决于人的逆商。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更需要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现在的这一代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居多,优越的读书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逆境和挫折,社会的复杂性和创业的艰辛性,…  相似文献   

12.
胡元 《时代教育》2014,(11):125
俄罗斯莫斯科263中学一高年级学生劫持人质事件震惊世人,联想到中国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习惯应试教育,家庭溺爱等问题,提出加强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应对能力,学校要加强课堂教育和实践训练,建立专门的困难挫折教育课程,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学生的困难挫折教育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要配合,家长应有意地创造机会,适度地给孩子一些挫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生活,在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逆商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或理解为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学生缺乏逆商的诸多表现和危害,说明进行逆商教育是大学生全面成长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逆商教育,实现教育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通过引导大学生自我提升逆商水平、在实践和模拟情境中开展逆商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强化逆商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家教指南》2009,(7):16-17
现代教育专家指出,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和成才,除了具备智商(IQ)、情商(EQ)之外,挫折商(AQ)同样不可缺少。什么是挫折商?简单地说就是面对逆境或挫折时的不同反应能力,也叫逆境商。大量的案例和事实告诉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挫折商,让他们学会勇敢面对现实,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心理品质的较量,孩子们将来面对社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培养其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将挫折留给孩子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挫折、困难、失败、痛苦,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让孩子从小吃点苦,跌几个跟头,在逆境中锻炼意志,才能使他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困难,保持乐观与自信。如在游戏中孩子们常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教师要教孩子学会忍受碰到的伤痛,头上碰到的紫包可以渐渐退去,但受了伤的勇气却难以恢复。所以我们要让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挫折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首先要认识到挫折对我们人生的作用,其次要学会怎样接受挫折,最后要在接受挫折的同时,学会怎样面对挫折。只有当我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处理好人生中的逆境时,才是真正的成长,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对中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一种内在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受到挫折以后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从挫折、困难、逆境中走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AQ(adversity quotient),译作“逆境商数”,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也就是对挫折的承受力,摆脱和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凡是经受过困苦磨炼的人,他的AQ就可能高,事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我喜欢幼年时读过的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只有经过风吹浪打,在逆境中不断磨炼,才有可能担当大任,成就事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大学生就业逆境的出现,由此引发的社会悲剧已引起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逆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面对就业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过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挫折认知教育、科学设置就业逆商教育内容、科学运用教育方式、构建就业心理防御机制等途径加强就业逆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逆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2006,(23)
同学们一直说我是“鸵鸟”,因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常常会表现得很懦弱,只知道采取逃避的办法。比如说马上要考试了,可我又没准备好,我就一直不去面对要考试的这个事实,或者在考试前假装生病。这样的我就像一只鸵鸟,只知道把头埋在沙土里,并不管身后依然会有困难和挫折袭来。安琪姐姐,你能帮帮我吗?河北萧萧安琪小语:你首先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一位哲学家,在别人向他请教该怎样面对“挫折”时说:“一旦遇上挫折,我会试着从挫折中泰然地走过去;万一走不过去,我就试着从挫折底下钻过去;如果钻不过去,我就想从挫折上跳过去;如果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