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后韩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韩国高职教育秉承了其职业教育的一贯特征,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就业”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职业技术教育倍受关注的今天,探索“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已成为人们增强职业技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浅析国外职业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对于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角色转变模式,为学生提供不仅适应某类职业或同类职业的能力。而且储备今后创业的素质、机遇和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农业职业教育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农业生产一线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现校企联合办学,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是连接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与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从业能力之间的桥梁,是保证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原则、方法及开发过程等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阮艺华 《职教论坛》2004,(25):55-56
战后韩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韩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获得快速发展.韩国高职教育秉承了其职业教育的一贯特征,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育模式以培养"就业者"为目标,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韩国的职业技术教育 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在高中即以专科大学(即专门大学)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实施。1.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韩国的职业高中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应对信息社会不断变化的技术工人;所提供的课程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包括农业、技术、商贸、海洋及渔业和家政。  相似文献   

6.
关于订单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理想渠道。本介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订单培养”实践的过程、方法和经验.阐述了对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培养职业人才的前提下,分析传统职业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差别教育”模式,促进职业旅游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振兴技术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紧迫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展高职当前亟需统一的 几个认识问题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层次,处于这纵横坐标的交叉点上。   我国的职业教育原来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它的本意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这类教育为“技术与职业教育”,它的具体内容也是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1994年以后,我国把“职业技术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其实际内涵仍然是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世界多数国家中,职业技术教育分中等、高等两个层次实施,在目前,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9.
把“定单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理想模式并不十分理想。作者担心:一味追求“定单培养”会扭曲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体系,降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将丧失选择职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被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所淘汰。同时,“定单培养”模式所体现的社会本位主义与我们目前所提倡的服务于人的人本观念有显著的冲突,不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本科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新领域,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融合是培养职业本科“高”定位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在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存在专业教育重技能、缺职业,职业发展教育中简单重复专业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缺乏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与职业系统融合的教育教学途径等问题。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尚处于“幼年期”,为了完成“专职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具有事业导向、问题导向和柔性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并通过“研产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型”的课程体系、“边缘型”的教学资源和“聚变型”的师资团队建设,实现高层次、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5,(28):17-19
为了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平台.让广大职教工作者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2005年8月22日召开了“九五”、“十五”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部分精品成果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支持下.经过专家审议.从众多的“九五”、“十五”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中评选出来。为推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部分精彩的专题报告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培养生存能力是发展特校职业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如若一不小心,特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往往会走入“有名无实”的怪圈。近年来,教育界广泛呼吁“平民化教育”,“生存教育”,这无疑会给予我们一些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社会职业知识化的结果,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以社会职业结构为背景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这种职业定向性特征决定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性,而普通高等教育那种单一标准导向的升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 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升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的升学模式要与其教育类型相适应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类型需求不断拓展的产物,它主要侧重于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三校生”的入学考试,采用的是由地方政府单独考试、单独录取,文化课与职…  相似文献   

14.
一、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1.“单轨制”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单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是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显特征,它通过综合中学这一载体实施。尽管“单轨制”并非如其标榜的那样消除分轨,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其对于促进教育民主化、加速教育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透视韩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韩国职业技能开发院的合作协议,我于2002年10月9日至17日赴韩参加了“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研讨班。通过较为系统了解韩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对比,感到有不少启发。 一、韩国职业教育经验值得关注 首先,作为“亚洲四小龙”韩国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快  相似文献   

16.
宋萍 《青海教育》2002,(12):10-1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它是高等科学文化和高等专业理论、高级技能的综合教育,学生毕业实行“双证制”,办学目标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为生产一线输送技术、管理和智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它不能是“大学模式的压缩”,或是“中专模式的延伸”,而是重在应用。因此根据新型的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专业建设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向宽基础、多技能、高素质、重应用方向发展,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7.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生产发展的需要。其特点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职业性.本文还阐述了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现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和国际职教界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一直争论不休 ,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称之为“职业教育”,有的叫“技术与职业培训 (TVE)”,还有的使用“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念。世界银行和 1 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 ,都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个概念。这都是职业教育的广义概念 ,并非是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的界定。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特征1 .职业型培养职业型人才是高中级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 ,…  相似文献   

19.
“软件蓝领”具有与其他专业人才不同的特点和素质。“软件蓝领”的培养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是“软件蓝领”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该借鉴国外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建立适合中国软件产业所需的“软件蓝领”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韩国职教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韩国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特点非常明显:培养目标是职业人,培养模式以顾客为导向,课程设置强调产学合作,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实施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等。这些强调产校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