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历史和文化等的影响而存在着差异,东方是求同性、意会性、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是求异性、直观性、个体性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汉英文化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不同思维方式,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表达习惯的转换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7):15-16
由于中西方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文化起源等不同,因此中西思维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不同。本文从词语、句式、谋篇、语体风格和语法五个方面举例分析中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希望对英语学习者,尤其对英汉翻译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阐述其对语篇模式的影响.总体上说,中方的思维方式是归纳、模糊、集体、整体型的;而西方则倾向于演绎、精确、个体、分析型思维模式.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着语篇表达模式,也正是因为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方语篇的表达不同.因此在外语教学与交往中应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养成多向思维能力,从而进行更有效地交流和思维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支配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在领会原语意图后,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调整语句结构,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一、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西方文化“尚思”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汉文化“尚象”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偏重“具象”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倾向于使用概括某一类事物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物象,而具象思维倾向于把特定的思…  相似文献   

5.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文字能充分反映其民族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意象性思维和西方实证性思维是中西思维主要差异之一。中国古代诗歌《天净纱·秋思》充分体现了中国意象性语言及意象性思维,而其英译文虽然忠实于原诗的意义,但仍遵循了西方的实证性思维,更符合西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与个体、直觉与分析、逻辑式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模糊性与精确性等方面,即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为特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根源。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整体上呈现对立性,其主要特点是东方思维具有整体性、具象性,而西方思维具有抽象性、分析性。试图从更多方面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找出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梁华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08-110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在于重视内敛、求同、和谐,而西方人则重视外倾、求异、开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受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而出现种种语病或错误。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特点,克服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发展批判性思维,进行主客体思维转换。是提高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方创世神话孕育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表现为:整体性与分析性、伦理性与认知性、内向性与外向性。这种差异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生存环境、经济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一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宇宙感知的角度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汉语因受汉文化整体式思维的影响,允许模糊性表达.汉语的这种特征并不影响用汉语沟通.但是,如果中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无意识地使用整体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便是误导.而一般说来,模糊与笼统在英语表达中是应该避免的.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模糊、精确现象,可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寻求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必要调适,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精选《中国日报》、《青年报》经典例句,从汉英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和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汉英翻译视角差异与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从大的方面看表现为注重一体性、体悟性、政治功利性等不同特点.在这个大框架下,对立统一性、模糊性、意象性、注重内因性、唯神唯圣性、趋同性、唯上性、经验性等特征又程度不同地表现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有不少积极而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也有许多落后的东西.变革落后的思维方式是一项长期性的、意义极其深远的工作.变革的途径是:一方面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学习西方的分析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那些正确、积极、合理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则影响着人们说话和行文的遣词造句,而语言则是反映文化的发展。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而两种思维的差异也造了两种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文章将从词汇、语言结构和语义三方面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也会有相应的差异。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尤其是中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影响,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排除汉英思维模式差异的负迁移而充分发挥正迁移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表达习惯的不同,在某些时候,甚至造成了误解.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思维是语言的条件和基础,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东西方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从总体上看,西方思维方式更加外向直率,而东方思维方式较为含蓄内敛。语言作为思维的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种差异。英汉句子主体以及句法衔接上也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差异,在英汉互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才能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人们利用其观念系统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事物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模式的统一。思维方式一般被认为是文化的最高凝聚或核心,因为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一旦经过原始选择,正式形成并且被普遍接受之后,就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维结构模式、程式和思维定势,或形成所谓的思维惯性,并由此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一切文化活动。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中国文化主要是在相对封闭的黄河流域的土地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农业经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宗…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语言反映思维。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使其各具特色。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的特点反观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审慎汉语造句依序、英语造句搭架、汉语句子重意而英语句子求形的可能内在成因。本文认为,汉句语序是汉民族的直观感性思维的结果,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和综合、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能动的理性根源;英句呈框架结构及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观哲学观念,分析性逻辑思维方式和形而上法则对其语言的发展走向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