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笑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付梓出版.捧读之后,颇开眼界。这本以电视娱乐内容产品为切入口,多维度地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的专著.堪称一部创新之作、智慧之作.实用之作。  相似文献   

2.
孟雯璐 《今传媒》2016,(9):140-141
尼尔波兹曼认为在电视媒介的影响下,人们已成为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至死》一书专设一章来剖析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表明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在营造娱乐至死氛围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将电视媒介的教化功能,根据其产品形式分为:有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教育节目实现)与无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音像传达的每一则信息体现),并通过分析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形式、特点,从而对中国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做出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为王时代,新媒体的强势来袭重构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催逼电视媒体顺势实现自身发展与突围.电视媒体如何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涅槃重生,把电视台打造成一个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这对电视媒体的发展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建构意义重大.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原创类电视节目,不仅为广大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其他各级电视媒体在提高媒介影响力和深化媒介传播力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12,(7):86-86
本刊讯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主办、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报社承办的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2011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于2012年6月1813揭晓。《浙江城市广播电视报》的《〈1818黄金眼〉:网友要比观众看得早》等35篇作品获得一等奖。《中国电视报》的《高原十一年,只为孩子们》等两篇作品获特别奖。本刊推荐的《特别策划·融媒介时代的广电新模式》获优秀栏目奖,《试析中央电台经济之声的运作特色》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3—2004)显示,2002年,在电视与广播、报纸与互联网的竞争中,电视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受众在电视上的消费时间远高于其他媒介。这似乎在强化着中国电视独步江湖的媒体“盟主”形象。但是在这种繁荣喧哗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代中国电视发展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电视媒体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全国电视台台长论坛发表了《北京宣言》,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中国电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与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应"坚守电视媒体的品格、品位,自觉抵制低俗之风"。显然,这种强调并非空穴来风:电视媒介的低俗化趋势近年来经常被人诟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国内一些媒介批评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4月1日播出的《明星全接触》,这档节目是用电影明星上街考验他人爱情忠贞度,然后在电视上公开播放的。《快乐大本营》的这次出轨,让人感到电视娱乐节目走入了一种困境,为了愉悦观众,编导们不断玩花样,而电视娱乐节目的编导们,对他们每周都要想出新的游戏方式,也十分头疼。可是在20世纪末,中国的电视确确实实刮起了一股娱乐节目热,打开周末的电视,许多电视台都办起了式样类似的娱乐节目。湖南电视异军突起,靠的就是娱乐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带动了全国电视的“快乐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视媒介特质,如传播方式、对生活的介入、人际传播特性和形成“虚拟社区”等方面入手,通过与同类栏目《超级女声》的对比,对央视品牌栏目《梦想中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套大型的《电视艺术丛书》正在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总结我国电视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电视艺术创作的质量提供参照。《丛书》包括理论、历史、作品三个系列,其内容涵盖了电视艺术的所有方面。理论系列的《电视艺术通论》(陈志昂主编)已经出版,《电视美学》(仲呈祥著)、《电视艺术诗学》(朱汉生著)、《电视编剧艺术》(黄会林主编)、《电视导演艺术》(周金华主编)、《电视表演艺术》(梁伯龙著)、《电视摄象艺术》(朱羽君著)、《电视声音艺术》(张凤铸著)、《电视与音乐》(陈志昂著)、《电视美术设计》(刘大宣著)、《电视剪辑艺术》(傅正义著),将于1993年全部出齐。历史系列中的《中国电视艺术史》业已发排。各书对有关专业的理论与技巧均有详尽、系统的论述,每种篇幅均在35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崔永元为典型,分析中国电视精英在专业化长征路上的艰难努力。从《实话实说》转道《电影传奇》,及至今天的《我的长征》,在崔永元个性化的探索路径中,折射出中国电视媒介精英的心路里程和精神走向。但来自多方的限制约束了中国电视精英的专业化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电视媒介多元化经营探析》一文,针对当前我国电视媒介经营模式单一,获利方式较少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观点。文章从“我国电视媒介经营现状”、“国外电视媒介经营模式”,“电视媒介经营模式分析”,“对电视媒介经营的再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伴随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变化,我国电视媒介生态出现一系列复杂现象。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对电视媒体的环境生存现状予以关注,并对其环境恢复与发展提出规制与要求,是转型期中国电视媒介发展的必然抉择。一系列公共政策将通过确立政府生态位和规范电视媒介行为来调节媒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电视媒介系统朝着政策指示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实现中国电视媒介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在6月中旬举办的第1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电视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瑞典、英国等国家和香港特区,台湾地区的行业专家就2005—2006全球电视行业的发展远景,电视剧市场,媒介品牌管理以及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整个论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话题.第二部分是行业经验,由三个专场组成:1.电视剧专场《中国电视剧市场2005—2006》;2.传媒人力资源专场《传媒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经验》;3.媒介品牌专场《品牌管理之谜——频道(频率)的品牌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两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对比为例,采用话语研究的方法,融合传播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知识,在媒介经营的框架下,探讨中国现阶段"大片"式的电视综艺栏目媒介经营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系列片《中国农民》的屏幕价值张群力我国荧屏中的专题片脱胎于电视新闻中的专题报告,却兴盛于电视政论片,这就使专题片的屏幕价值在人们心目中由叙事越来越倾向于说理。《望长城》播出以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方兴未艾,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以说理见长的专题片在屏...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电视     
张双全 《青年记者》2012,(22):67-68
《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3月一期杂志推出了《抛弃电视》专题,文中开头即提出:"电视的地位正在变化.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它已经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已经沦为某种‘伴随媒介’,至多,只是一块大屏幕显示器.电视中播放的内容正在被观众抛弃."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热播到2014年各大卫视的模式节目轮番上演,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迄今已发展十年。本文考察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认为这十年是中国电视业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过程,这种融入是中国电视从业者的主动选择,而非媒介帝国主义强权推行娱乐文化的结果。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历经克隆、争端、模式购买等过程,其背后动力是广电集团对利润的追逐。  相似文献   

18.
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继2004年《会诊中国电视》、2005年《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获得不俗反响之后,本期继续推出本刊主编胡智锋教授与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王甫博士、克顿顾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涛先生三人的对话《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以为我们的读者存留一份较为全面的电视“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19.
电视短信作为电视台增值业务模式上的一次创新,代表了新的市场空间。由于短信技术的出现及成熟,电视台通过与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在内容、渠道等各方面的合作开发出了新的媒介产品形式———电视短信,找到了一个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电视媒体可以从电视短信的运作上总结经验,改变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12,(12):90
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地位正在发生逆转。虽然它仍被摆放在客厅中央,但已不再是荣耀的家庭核心。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报道,尤其是一线大城市中的年轻人,这一趋势正在加剧。报道援引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明显低于低收入者。可能的解释是,除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