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2.
《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张爱玲小说的美学追求。《倾城之恋》在开头与结尾写下一模一样的句子,强行拉开读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美。这样的审美理想在张爱玲的其他小说中也多处可见。  相似文献   

3.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
秦雪 《现代语文》2008,(6):18-19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5.
对战争不同的生存体验──《倾城之恋》解读许焜云在四十年代初那战乱血腥腐朽的时代.张爱玲以她的以《沉香属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批小说蜚声沦陷区的上海滩,被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而不可重复的文...  相似文献   

6.
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夜上海,张爱玲如同一朵奇异的花,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不仅有着惊艳的文采,而且有着显赫的家世。然而她的童年生活又是不快乐的,爱情婚姻生活是不幸福的,这使张爱玲的整个人生都是在无爱的环境里度过。但她从不放弃寻找爱,却从来没有成功过,造成了她复杂悲观的性格,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悲观气质。因而她的作品充满了"悲凉"或者说是"苍凉"的感情色彩。《倾城之恋》就是张爱玲笔下诠释爱情悲剧最好的作品,她试图通过白流苏对自身命运博弈来换取所谓的爱情,最终却因战争的爆发成就了刻骨铭心的倾城之恋。本文的撰写就是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审视张爱玲《倾城之恋》小说中的爱情悲剧,探究作品的悲剧渊源,深入阐释张爱玲的性格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探讨其独有的文化底蕴与价值意义,从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爱情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海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一部好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精美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桥梁。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凭借其灵活的翻译策略、独特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深受大家喜爱。该文旨在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金凯筠在翻译《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找出其翻译的独到之处,来说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一部好的译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海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一部好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精美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桥梁。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凭借其灵活的翻译策略、独特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深受大家喜爱。该文旨在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金凯筠在翻译《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找出其翻译的独到之处,来说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一部好的译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魏琼 《课外阅读》2011,(1):178-178,191
细腻而敏感的张爱玲对封建旧式家庭中扭曲的女性灵魂发掘得最为深刻,描绘得最为成功。本文选取张爱玲《金锁记》、《半生缘》、《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常见于文学作品作品中,《倾城之恋》是当代女性作家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里面蕴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分析译者金凯筠对英译本《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该小说进一步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在经过无数研究者的分析之后,仍存有解读的空间。《倾城之恋》中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哲学内涵及对人生主题的思考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惟一以团圆结局的作品。但是这种团圆却又并不属于喜剧范畴,反而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它想讲述的并不只是俗世男女的婚恋,而是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创作艺术上,《倾城之恋》采取了参差对照的手法,结构则显示了非封闭性回环特征,在高潮中沉入反高潮的渊底。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2-24
张爱玲的人生和创作是一种耐人寻味的传奇。从她的代表作《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中,我们深切体味到张爱玲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度远超过一般现代作家,是一位洞悉与解剖人性的高手。  相似文献   

14.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她的小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她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作一技术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程娥 《考试周刊》2008,(51):121-122
张爱玲的语言极具特色,被称为"张体",在《倾城之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倾城之恋》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生活化、古典美、比喻手法和色彩的描写。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张爱玲的文学传人,黄碧云在《盛世恋》中的表现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毕竟作为两个时代的两位作家,时代的差别写作风格的不尽相同,使她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世恋》是《倾城之恋》在现代生活中的继续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是很好的注脚。作者所言说的是无限人生的沧桑,而且通过特定意象的塑造使得这种感觉具有无限的感染力。而且通过情节的构造表现出价值观的冲突,并在冲突中见证人生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伍尔芙与张爱玲同为20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作家,作为东西方女性意识崛起的突出代表,在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对于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意识的关注。但是,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差异,这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伍尔芙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莉莉·布里斯科两位年轻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通过《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这个艺术形象,写出了女性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所受到的沉重压抑和困境,和东方女性的婚恋文化心理;通过范柳原这个艺术形象,写出了对于西方文化的向往,和对于理想男人模式的追求。作品通过“倾城”,写出作者对战争的体验及浸润其中的苍凉感,主要的则在对于“文明”的厌倦,因而渴望摆脱这些“文明”而回到本真生命感。“倾城之恋”的含义,在城市的倾覆使得白、范二人都改变了生存境况,因而暂时摆脱了他们身上的“文明”重负,两颗心方得以互相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