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度,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来说,节约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必要手段.经济学虽然给了我们一些处理这种资源危机的方法,但从长远来看,资源作为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必将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解决资源节约和经济发展这一问题,让水资源在一个法制下良好运行,这对今后中国经济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实危机出发,阐明了水资源在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最终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这使得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严重的制约。在建筑工程给排水中采用节能技术能够大大节约水资源,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全民动员、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有效地利用资源,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及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当前,我国资源“红灯”已经亮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国际经济环境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水长期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国内经济发展模式也曝露出诸多结构性问题.如何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走出一条将现实国情与国际形势变化相结合的新型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服务产业作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是一种趋势。从服务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入手,对影响服务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现阶段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认为,中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服务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将最终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农业水灌溉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水资源却在逐年恶化.严峻的水资源危机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重视水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尤其是合理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农业、工业和公共溶室等领域的用水,已显得日益紧迫.节约用水,合理控制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不仅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55):191-19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大省,但在经济发达的浙东地区,却存在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2013年浙江省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五水共治"的理念,即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方面来解决浙江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五水共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当前浙江省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而是要从治理水资源带来的各种问题入手,推动经济发展,目标是既改良环境,又促进民生保障、经济发展,这也为台州市的污水处理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的人民币升值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利与弊,既是我国政府应对危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时刻关注的问题.文章立足于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受到正面的启迪,因为人民币适时升值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当今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最为宝贵和不可或缺的资源,社会发展离不开水,工业、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就造成了国家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甚至由此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影响了部分人的生活。此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大力提倡节水,并出台相关措施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可以说,合理利用和节约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迫在眉睫,本文由此出发研究了在冷库生产过程中如何循环利用水资源,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强大成就,建筑行业更是突飞猛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然而在这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与大量的资源也受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所以我们在建筑房屋的同时要本着节能的目的取建造,在建筑工程中排水工程有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排水工程中有很多节能的问题被忽视,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损失,所以本文给排水工程提出节能的措施,来合理的节约水资源,进而建设更加完善的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强调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人才强国战略.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由自然资本、物质资本推动型慢慢转变为人力资本拉动型.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指出不同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叶先进 《新高考》2007,(12):49-52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发展,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阐述了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刻的中国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表明了我国政府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3.
李文鹏 《职教通讯》2011,(21):43-46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经济发展形势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老龄化所造成的冲击。针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经济问题,成人教育日益显著的经济功能可以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提供一个正确方向。因此,成人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应对老龄化危机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农产品供求的数量矛盾基本缓解,而品种和质量的矛盾比过去更加突出;二是农业进入新阶段之后,虽然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矛盾———资源不足,如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不足的情况还会长期存在,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市场需求不足。农业进入新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农村中主要的经济矛盾也必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变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国以来特别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地区经济收入差距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近几年学术界对此曾有过一些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但从近来社会舆论和上层决策来看,似乎已达成了共识,即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收入差距是扩大了。但是,作者的研究却并未支持这一结论。考虑怎样看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评价问题,更影响到我国对今后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生产力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与政府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就一定要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入手。即一方面要重视粗放的靠增加物质资本积累和资源充分利用带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是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还要注意经济结构、地区差异平衡的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两个角度来探讨政府在其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能源和水资源匮乏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能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消费,利用率低以及浪费现象又十分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自然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各种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紧张问题日益严重,利用率不高、开发不均衡、地下水过量采用、水资源浪费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越发严峻.本研究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并提出了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生态、提升产能、强化管理、优化配给等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提升水源利用率,有效化水资源难题.  相似文献   

19.
节水水龙头     
何海琪 《科学启蒙》2008,(Z3):25-25
作品简介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成倍增长。身处在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年代,电视和报纸等传播媒体不断呼吁人们节约水资源,这引起了我对节水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1.水资源紧缺现状水既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又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水资源危机”。据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水资源危机将位居世界各类资源危机之首。近几年,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用水量亦随之增长。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这部分资源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资源还在不断地受到人类肆意开采及污染。这就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造成了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即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