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赋予学校文化以意义,全面理解和建构学校文化系统,将有利于探察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建构理想的学校文化模式,创造适宜的学校组织氛围,同时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学校形象建设的构成要素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构成要素相仿,均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部分组成,但两者又在研究根基、功能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学校在导入CIS进行学校形象建设时,要遵循学校原有的文化基调,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适时、合理地导入CIS,这对于建设学校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金运 《林区教学》2023,(1):108-111
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承担着在乡村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培根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营造,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需要跟理想的乡村社会建设联系起来,一方面传承农耕文明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有效的文化记忆;另一方面需要结合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囿于知识教学的固化和城市文化的强势,乡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出现了边缘化、脱嵌化和外在化的倾向。走进新时代,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在理念上注重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植根理想的乡村生活,注重城乡文化间的融合;注重师生文化建设的主体性身份,提升其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文化的堡垒.是文明传承与创造的纽带,学校与文化的关系是其他任何社会要素、社会组织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尤其应当重视文化的因素。当前学校管理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即从粗放式、规模化管理走向精致化管理;从  相似文献   

5.
教师反学校文化是一种教师亚文化形态。本文基于社会学的整体论,初步辨析了构成教师反学校文化的若干要素,即教师反学校文化的性质、结构、功能、表现方式等,并进一步从若干视角出发,分析了教师反学校文化的表现类型,初步揭示了若干当前我国教师反学校文化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传授知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主要场所。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又是一个文化环境。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与特征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而构造校园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二是齐心协力,着力打造校园精神文化;三是协调一致,建立健全校园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看,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推进中,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学校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5):45-45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仪式,比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等。这些仪式犹如一个教育磁场,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灵共振,育人作用不容置疑。学校仪式文化的建设,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所有教职工都能理解仪式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如何使所有教职工都能指导学生遵守仪式规范;三是学校教职工群体是否也有某些仪式。笔者认为,学校举行仪式活动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9.
冯海红 《教育》2007,(7S):58-59
学校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特长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学校行为文化,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再现学校文化精神。我们庄桥中心小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好各种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姜月 《教育导刊》2014,(10):45-47
按照什么道路、什么方法来建设学校文化,即学校文化建设路径问题,关涉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效。对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路径进行现实考察,并做了相关的理论分析,生成了一些认识:学校文化建设主要需考虑三个基本点,即主体、过程、要素;由三个基本点可以生成多种路径:学校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2.
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如何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效益?我认为应着力抓好“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的打造”这一课题的研究。“打”即用力干、专心做,“造”即创造、创新。准确全面地讲,就是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管理文化的基础上,创造适应新世纪办学需要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学校成员共享的意义体系,主要由学校的办学愿景和价值,仪式、典礼和传统,故事,建筑和人造物品等要素组成,其核心是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在于把握学校最有意义的和最具独特性的学校文化要素。并以此作为学校的象征性领导,将学校文化各要素统领起来,形成有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在于;以生命本体的文化观作指导,创建一个关爱生命的共同体,成为一个充满生长和学习机会的乐园。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建设优质的学校生活,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学校理念的提升,网状学习型组织的建构,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守护与创造,以及现代学校制度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译者的话:这里译出的是威尔逊(B.L.Wilson)、考比特(H.D.Corbett)和韦伯(J.Webb)三人合著的辞目释文,原文载于T&;#183;胡森(T.Husen)等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全文主要论述以下三方面内容:学校氛围和学校文化这两个概念在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校的改进、变革和重建的浪潮中非常盛行,人们借此讨论学校环境(尤其是其中的学校氛围与学校文化)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西方学界,这两个概念已开始被互换使用,并已产生了正负影响;作者们分别对两个领域内研究的优缺点作了分析,进而强调对学校文化的研究才是学校迈向有效变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教研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教研方式与学校文化之间有着血脉关系。而作为我国新的学校文化构成要素,校本教研的核心在于改变已有的学校文化,建构一种适合于新时期师生共同生长的新的文化土壤。因此,关注校本教研文化特征,关注如何建构新的学校文化,就成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它具有教育、导向、陶冶、创造、辐射、激励、娱乐和社会化等功能,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审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存在着不少与学校教育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一是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三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四是用主旋律教育代替全部校园文化;五是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罗凌 《教育艺术》2007,(3):16-18
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层面上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学科科研文化建设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焦点,反思过去的不足,应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来构建。重建策略有:营造良好的学校科研文化氛围:科学定位学校科研的性质和方向:加强专家指导与合作,提高科研科学性;课题带动促教研;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