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66届戛纳电影节当地时间5月26日闭幕,阿布戴·柯西胥执导的《阿黛尔的生活》获最佳影片奖。对于最佳影片,斯皮尔伯格评论说,这部电影里有3个艺术家:"两位女主演和导演,他们的贡献成就了这部电影。"1993年,"金棕榈"属于陈凯歌执导的"男同片"《霸王别姬》;20年之后的2013年,《阿黛尔的生活》的出现填补了"女同片"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获  相似文献   

2.
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不是金·凯瑞,而是那个数字——23。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成败都在这个数字上  相似文献   

3.
黄斌 《新闻通讯》2014,(7):45-47
2014年2月的中国电影,属于《白日焰火》。在德国柏林,阔别多年后,这部电影代表中国收金揽银,闪耀红毯,一时风光无二。但是,即便如此,这部电影的国内票房前景仍然不被许多人看好,因为有太多国外得奖国内票房惨淡的先例。但是,随着3月21日电影在国内公映, 随着半个月后这部影片票房一举冲过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来纪录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它相当于报纸、广播的通讯和特写,是电影纪录片的延续和发展。“纪录”是它的灵魂,“纪录”是它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最早的电影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这部1922年完成的电影纪录片,记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社于2000年年底推出了电影小说《刮痧》,而电影《刮痧》2000年底同期公映则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强光亮点。这一种借力造势的出版运作方式及电影编剧之一的旅美作家王小平女士在电影素材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的成功,使这部既源于电影又区别于电影的“电影小说”带着新异的特色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 在近十年的留美生活中,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孽缘》、《白色圣诞》、《曝光》等作品的王小平对种种发生在身边的华人遭遇深有感触,时时被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声所震憾,于是,她和她的丈夫,我国著名影视导演郑晓龙在美国经…  相似文献   

6.
热炒热看     
《月蚀》:一部纯粹的艺术电影,据说这部电影“已成为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标志”。既然是艺术电影,就不免有  相似文献   

7.
台湾电影特别擅长于讲小人物的大故事,《不能没有你》堪称代表作,这部影片在播出两年内获得了众多奖项。本文从影片的构成元素和社会反思两部分探讨为什么这部电影会那么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李天霞 《视听》2018,(6):77-79
《美姐》是由郝杰执导、葛夏编剧的电影,被许多观众称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面世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达7.8分。本文试图从影像分析和艺术价值观察两个维度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解构电影镜头呈现的故事,探索导演镜头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经典力作《霸王别姬》曾斩获了包括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等多个世界级电影大奖。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除了编剧的精湛、题材的新颖、演员的出神入化、画面的精致之外,更多让人们关注到的是这部电影中戏曲美学和电影美学结合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电影     
【爆米花式电影作品】★《王牌播音员》这是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新闻人生活和烦恼的影片。尽管好莱坞喜剧很少合美国国内观众的口味,但老美却相当喜欢这部电影。本片在故事上有大胆突破,能够在无厘头搞笑的同时,让辛辣的讽刺深入人心。★《小姐好白》《惊声尖笑》的导演  相似文献   

11.
张丹妮 《今传媒》2016,(11):93-94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于2010年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取得1.6亿票房.甚至有人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解析,主要剖析了《山楂树之恋》的人物符号、台词符号以及色彩符号,对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该篇文章以豆瓣电影网站上对《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的269篇影评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中国网友对这部俄罗斯影片的总体态度、主题特点和情感倾向,借助拉斯韦尔的"5W"模式思考当前背景下如何加强俄罗斯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帕慕克的这部小说,有书本的厚度却少了些许文学的波澜壮阔,有情节的诡异却没有设计到让人佩服的程度,有行文的密实却没有张弛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电影导演帕索里尼曾说过:"电影本质上是一种新语言。"电影的"语言"即指叙事的方式方法。所谓叙事学并非是片面的文化作品内容的研究,而是基于结构主义的分析。在后结构主义时代的今天,叙事研究依然是讨论多种电影语言与文化事实的基础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栾熙彦 《新闻世界》2014,(5):232-233
拍摄于冷战时期的《奇爱博士》,是电影大师库布里克改编自彼得·乔治的小说《红色警戒》,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黑色幽默的讽喻手法,让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取得了空前好评,虽然未获奥斯卡,但是在198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因为这部影片有着"重要文化意义"而与《卡萨布兰卡》、《公民凯恩》、《飘》等一起列进了第一批国家电影保护收藏目录。本文就《奇爱博士》剖析导演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其中的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16.
黄倩 《今传媒》2013,(6):79-80
有的人一生只为一部电影,也许,吴永刚的一生只为一部《神女》,但阮玲玉的一生,也与神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都是为爱而生的女人,她们的爱是那样炽热,那样浓烈,那样让人心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观看《神女》这部电影时,人们也在同样祭奠这两个为爱而生的女子。本文以回顾《神女》这部电影为例,解读了女性题材在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架构,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王含笑 《今传媒》2015,(4):79-80
2014年,张艺谋导演重新回归艺术片领域,拍摄了电影《归来》,片名意味深长,寓意深重,上映后,不仅在业界获得了好评,在群众中也反响不错,票房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归来》这部影片,从多个方面浅析这部艺术影片的成功之处,分析这部票房口碑皆不错的片子是如何成功的,从电影《归来》看中国艺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恶之旅     
很多人认为这部《稻草之盾》是导演三池崇史的“改邪归正”之作。相比于他之前那些令人咋舌的经典“邪典”电影,这位被影迷称为“老妖”的导演,这一次的表现确实内敛了许多。很明显,三池崇史对于这部电影有着另外的期许,而不单单是展示暴力与血浆。  相似文献   

19.
贾玲凭借电影《你好,李焕英》登顶全球票房最高女性导演,同时这部电影也开始了它的全球放映之路。电浅析,寻找《你好,李焕英》成功走出国门的原因,并对此做出总结,为中国电影继续走向世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导演李安擅长表现东西方化冲突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化和家庭伦理观念上的变化。李安的作品,总是带着中国传统化温尔雅的气质,虽然中庸却很现实,其表现手法也同样质朴自然,继承了中国电影生活味道浓厚的传统,形成既富东方格调,又有强烈电影感的风格。《卧虎藏龙》代表着李安电影的“中国化品格”初步形成。这部影片几乎可以称之为真正“允允武”的艺武侠电影,李安在这个“学性”的武侠故事里,体现的是对武侠世界里“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