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前人对文章的整体构思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即文章开头要漂亮,能够一开头就把读者吸引住;正文内容要充实,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结尾要有力,并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之中我常想,语文教学课堂的整体设计也应当是这样的。备课时对每一节课,亦应象构思一篇文章一样,开头、展开、过渡、照应、结束等,都要精心设计。 一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它往往决定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开头,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听课  相似文献   

2.
<正>一部著作的序言,是呈现在正文之前、读者按序最先读到的文章,而这文章恰恰又是在正文完成之后才写成的。《伶官传序》和《兰亭集序》就是这一类文章,标题中直接以“序”点明文体。序,还可以写在单篇作品之前。《琵琶行》《燕歌行》和《扬州慢》这三首诗歌作品的正文之前,都写有一段说明性文字;而《归去来兮辞》中,序的篇幅已经超过了正文篇幅的二分之一。优秀的书序往往能在读者和作者之前架起一座桥梁,帮助读者更好地赏析作品。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谱写序曲.可见,一节自然科学课能否成功,新课的导入是重要的一步.   ……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王鹗提出"作文三体":"入作当如虎首,中如豕腹,终如虿尾"(王恽《玉堂嘉话》卷一引),稍后的乔吉提出"乐府三法":"凤头、猪肚、豹尾"。元末明初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八中,解释这六字为:"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这是对文章的开头、正文、结尾从审美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一篇文章从上一段到下一段怎样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要解决的问题。过渡,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段落衔接紧凑,前后连贯,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桥梁一样,把河两岸连接起来。常用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1) 用过渡词。课文《海上日出》第三段写日出时的情景,这一段开始用了“果然”一词,便是承接上段:“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然后用这句话过渡到“太阳果然升起来了”这层意思。除此以外,用“因为”“所以”“然而”“但是”“那么”等关联词语来过渡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2) 用过渡句。课文《太阳》由前三段介绍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等情况以后,第四段的开头写到:“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  相似文献   

6.
文力  王娜娜 《初中生》2011,(35):35-36
办法总比问题多。欢迎参加"百病千方"行动,针对时下初中生存在的作文通病,献出你的诊治良方。【病症】文章缺少必要的过渡或不善于过渡,给人以断流、突兀之感。【药方】文章离不开过渡。过渡处理得好,文章将如流水般,脉络畅达。不明过渡意义或不善于过渡的同学,可在名家名篇的阅读中,学习过渡技巧。一、意思转换时要过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开头两段叙  相似文献   

7.
课前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一节好课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氛围。《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描述的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平凡的一夜工作,语言朴素、事例简  相似文献   

8.
陈蓉贞 《广西教育》2013,(33):68-69
好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怎样在上课伊始就让学习内容扣住学生的心弦,迅速集中注意力,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直是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例谈六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开头。一、故事激趣巧开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能开阔儿童的视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课环节如能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情境,产生"我想读、我要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课外书时,留意作家描写春节的文章,琢磨作家的写法,对于我们写作关于春节的作文,能带来有益的启发。鲁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说《祝福》里,开头一段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0.
所谓结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文章结构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去把握文章主旨和写作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一、结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使学生通向学习目的的桥梁作用。文章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线索等。在结构的各项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导引记叙文的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记叙文结构的一些要求:1.思路要清晰把握文章的线索。比如:故事晴节生动可以“事”为线索,时间推移明显可以“时”为线索,地点转换频繁可以“地”为线索,情感起伏丰富可以“情”为线索,还可以歌词为线索,以名言为线索,以诗句为线索等等。  相似文献   

12.
《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表的是宋江一伙接到招安诏书后准备赴京接受招安的一段文字。其间,宋江接连干出了接诏、遣散、买市、拔寨四件大事,完成了他对梁山农民革命事业最后的大叛卖。开头是接诏。宋江一听说招安使节来了,简直是心花怒放,一面派人到济州去迎接天使,一面从济州到梁山搭了二十四座山棚,结彩悬花,鼓乐齐鸣。宿太尉上山时,宋江率众头领“离寨三十里,伏道相迎”。上得山来,在忠义堂上备好香案,将御书丹诏放在正中。  相似文献   

13.
写文章要学会过渡。因为过渡就如同一座桥梁,能将上下文自然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浑然一体。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有不少值得学生学以致用的过渡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编了《扬州慢》一词,诃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座桥。南宋时只剩七座,并不‘存在’,这里只是泛说,不是纪实。”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也选编了《扬州慢》一词。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前者说有“二十四座桥”,读者一看就知“二  相似文献   

15.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16.
“过渡”是指文章上下文的衔接,是段与段、层次与层次间的缝缀,是文意转换之间的结榫。过渡处理得好,才能承上启下,文脉畅达,全文结构浑然一体。反之,文章就显得散乱隔断,思路跳宕,难以卒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一、意思转换时的过渡。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开头两段叙述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之后,用“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进行过渡,巧妙自然地将记叙的内容从东京转换到了仙台,同时也将两地的情景有机地衔接起来。二、表达转换时的过渡。文章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由议论抒情转入记叙之处要过渡。如《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周礼》中用"节"制度研究的专论不多,大都只是在研究法制[1]、交通管理[4]、市场管理[8]等问题时有所涉猎,或是在研究古代用"节"制度沿革时略谈《周礼[》9],这样的研究都是不系统的。此外,《周礼》中"节"的使用可分为王畿和邦国两个系统,并且两个系统中用"节"制度不尽相同,关于这一点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注意。本文将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材料对以上两个系统用"节"制度的差异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诗集后》中所说的"二十四韵",指各用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而成的二十四首组诗,实指《二十四诗品》。因此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凤头、猪肚、豹尾”这是衡量一篇好文章的尺度,而“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样漂亮,多姿多彩。新颖独特的开头,令人耳目一新,定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一、题记法。所谓题记是描写在书的正文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引用名人名言。题记法是创新作文中一种好的开头方法,巧用题记可以使文章形式活泼,直接表明主题。例如:水啊!你孕育了万物生灵,可你却被生灵摧残。你的渐枯是谁的悲哀?你的怒吼是谁的灾难?(《水祭》)二、对比法。对比法就是通过两类事物或人物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中的过渡句,有的单独作为一段,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过渡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认识过渡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过渡句:1.承接式过渡句.第八册课文《颐和国》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 句承接式过渡句.它点明了地点的变换,观察点的转移.这一承接过渡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楚.它还有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即写万寿山为一段,写昆明湖为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