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青春     
黄馨云 《新读写》2014,(11):21-21
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在疯长.例如年龄.似乎1岁到10岁.10岁到18岁,都是一瞬间的事情。快得我还记不清前一年发生了什么,后一年就来到了。指不定哪一天,我的脑子还没有兜转过来,户口本上“未婚”那栏就变成了“已婚”。那一天.我一定会忍不住哭泣.因为亲爱的青春已经悄悄溜走了。亲爱的青春,我还没有看清你的面容.我不想送你走.尽管你浑身是刺.我也愿意忍受疼痛拥抱你。  相似文献   

2.
这个季节,太阻=正在去南半球的耘途一中,待到冬至日将近时.我就进入了十七岁。有文字“女巫”之称的饶雪漫曾说过:“十七岁.是青春的尾巴。”是啊.“我的十七岁”总是比“我的十六岁”、“我的十八岁”更响亮.更唯美.更动听……  相似文献   

3.
巧算年龄     
【题目】小强问叔叔多少岁了,叔叔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4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就40岁了.”问小强和叔叔各多少岁了?  相似文献   

4.
我家宝贝俩做什么都很有目的性.在选择兴趣班这件事上.基本没让我操心:他们自己就找好了.宝儿4岁半时跟我说要学画画,我觉得4岁的孩子有些主见了.说喜欢大多是认真的,作了决定一般也会坚持.果然.宝儿学画画一直坚持到现在,没有跟我说放弃。  相似文献   

5.
我在北京出生.两岁没有父亲,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我8岁的时候练武术。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练武术.因为那个时候我被学校介绍到体育学校.教练说你是练武的材料,所以在那个时代,是幸运之星选了我还是我选了幸运之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崔岩 《青年教师》2005,(5):59-61
1929年,我父亲就任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搬到清华园居住。那个时候我7岁。7岁到15岁之间.我在清华园住了8年。今年,我82岁了,最近搬回清华园居住。回来当然有很多感想,所以我写了一首诗,叫做“归根”:  相似文献   

7.
周萍 《教师博览》2004,(5):42-43
“一个女人,若20岁的时候没学会思考.你会觉得她浑金璞玉、非常可爱.如果她到40岁的时候还不会思考呢?”看到这句话时,我刚过了30岁生日,心里忽然就惶恐起来:这话像是专门说给我听的.  相似文献   

8.
李茗予  林兰 《红领巾》2009,(5):24-25
国庆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爷爷家去为他庆祝(qingzhu)八十岁生日。我们乘(cheng)车从成都出发到重庆云阳.然后坐船到爷爷家。  相似文献   

9.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4S):23-24
人从出生那天起.其实已经开始背负了一个巨大的悲哀:人最终是要死的。然而最初的时候.对此我并没有什么觉悟。直到在我30岁后,先后有两个十分亲近的亲戚撒手尘寰,一个40岁.一个还不到35岁.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阴影就我头顶.随时都可能扑下来,把我从这个世界中带走。这样的感受也让我思考:人从虚无中生出,然后又回归到虚无中去.那么,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0.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  相似文献   

11.
我肯定不是黄老师最出色的学生,但毋庸置疑.黄老师是我至今为止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上星期我到北京参加国内顶尖的《财经》杂志的年会.论坛开始前播放了一段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采访,老先生快101岁了.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朋友     
我六岁或六岁半的时候,还根本不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干什么。周围的人和各种工作都使我喜欢。有时,我想当一名天文学家,为的是每天晚上不睡觉,用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星。有时.我又幻想当一名远航船长,到老远的新加坡去.到那里为自己买一只逗人的小猴儿。有时候呢,我  相似文献   

13.
我和莫妮是好朋友.哪怕她只有六岁,而我的年纪却差不多是她的十倍了,但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4.
像是一支歌     
在我十六岁的梦中,我感到我面前延伸着一条春天的道路。空中,充满了无数望不见的振翅飞翔的声音,道路.一直延伸到水连天的海上、可爱的人们坐在路旁的树荫下,编结着白色的帽子:风吹飘了柳絮,在我十六岁的梦中,我完全在自由之中溶化了。  相似文献   

15.
我成长在西班牙南部一个叫伊斯蒂普纳的小社区里。16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父亲说我可以开车载他到一个叫米加斯的村庄.大概18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然后我需要把车开到附近的一个加油站去加油。那时候.我刚刚学会开车.并且我几乎没什么机会可以用车.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外孙女叫维多利亚,今年7岁。因为公司派我女儿到香港工作两年.维多利亚随我女儿来到香港.就读于香港苏浙公学的小学国际部二年级,秋季已升三年级。  相似文献   

17.
小资 《良师》2010,(8):41-41
1.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相似文献   

18.
长城之旅     
“老外在中国”——当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是否能够以此为主题为某杂志写一篇文章.讲述我在中国的经历.这让我感觉有些奇怪.却也很真实。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原因是我的中国背景,我的母语是广东话.但我直到20岁才来到中国。我的背景与众不同。我的父母出生在越南.而我出生在以色列。我在八岁的时候移民到澳大利亚.因此也就没有强烈的中国或西方的文化或信仰。  相似文献   

19.
我去年接了一个新班.第一堂课提问一名同学.地吓得哆哆嗦嗦.声音颤抖,问题没有回答完竟哭了起来。十五六岁的姑娘.已经历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竟然这样害怕老师提问、真是让我想不到!我走到她身边.请她坐下。当天下午我又邀请她到办公室.询问她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及家庭情况。她吞吞吐吐不愿谈,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我带着10岁的儿子到美国探亲。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每天穿着从国内带来的廉价衣服.提着自备的午餐.坐城市火车到离居住地有30公里路的坎布尔斯镇的一家小旅馆做清洁工.工作单调乏味.辛苦劳累。我在国内时.是沈阳一家研究所的设计工程师.虽然丁资不算高.但工作轻松,生活稳定,若不是丈夫郑明廉催我到美国来陪读.恐怕这会儿已经是高级工程师了。不过.只要明廉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完博士学位.便可谋到一份年薪超过10万美元的白领工作.并有望获得“永久居住权”(俗称“绿卡”)。到那时.我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