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慈悲     
丁之境 《师道》2013,(5):40-40
很多年前,听过两个从佛家理论解说教育的段子:段子一:按照禅门的"顿悟"说,学生优秀与否,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优秀的都是顿悟的,不优秀的是还没有顿悟的,有些人迟早要顿悟,而有些人则一生都是不开化的。所以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一直在做无用功的职业。这辈子做老师的,都是上辈子干了坏事的人,佛罚这些人用一生做无用功来赎罪。段子二是以段子一为理论基础的,或者是段子一的形象化、具体化、幽默化: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这看起来很符合佛家的轮回说  相似文献   

2.
微谈     
<正>#南薛北张央白#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网络时代,各圈英豪纷纷玩跨界,争先恐后往"段子手"方向靠齐。前有薛之谦开创先河,后有大张伟紧追不舍。最近,又一位跨界段子手横空出世——白岩松。这位段子手主持人在里约奧运会上不汉说出了‘‘有钱没钱,跳舞过年"、‘‘多一个人当运动员就少一个人当海盗"等名段。还为菲律宾代表献上了一段"沉默解说"。让人不得不叹服:姜还是老的辣。  相似文献   

3.
朱向明 《生活教育》2013,(7):117-118
赵本山为什么长久地受那么多人欢迎——不分年龄不分阶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拥有许多足够精彩的"段子"捧给大家。老师也一样,倘若课堂上让孩子足够有神,"段子"应该是选项之一!的确,"段子"为许多孩子的最爱,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倘若在评讲孩子习作时恰当地植入一些"段子",效果如何呢?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实践,不妨晒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正>"00后"的段子手修炼:"段子",原本是指相声中的一个艺术术语,是相声作品中的一节或一段艺术内容,而现在,它的意义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人们眼中的"段子"可能会带有一些其他的色彩,但在我们"00后"眼里,"段子"是人们对生活认知的一部分,它是有内涵的、有趣味的、有多重意义的,它是一种对生活的关照,是对世界的再认识。同样地,"段子手"一词也成了对机智的、幽默的人的一种戏称,那么,"00后"的段子手修炼手册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呢?答案将在文中揭晓。  相似文献   

5.
读者反馈     
《大学生》2014,(5):78-78
正珍惜身边让你快乐的人怎样成为一名校园段子手?@宁静海段子手毛启凡回答:我刚开始写段子是在大一。上大学之后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增加,我很喜欢看一些网络段子,于是开始自己试着模仿写段子。因为是学生,我最熟悉的就是大学校园。编段子时,我会把时下流行的东西和母校的情况结合起来。早期没有想过这些段子能发表到正  相似文献   

6.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体现了一种“真诚”,就像作者自己所说,“我希望你能注意到我的文字,其中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而不是被他人或者自己强迫。本人不能容忍其中任何一个字是不真诚的。”书中很少引经据典,也不哕里哕嗦,更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作者与读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客观、真实、自然、理性地分析教育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最终关注的却是人:人的存在,人的健康,人的成长,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1)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2)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相似文献   

8.
段子手秘史     
<正>古有生旦净末丑,今有各界段子手。嬉笑怒骂不发威,你还道他是网友。有人说,文学史可以这样概括:上古神话、先秦散文、两汉辞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白话杂文……内涵段子。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段子手、举国八卦狂的泛娱乐时代,以至我们都把日子过成了段子……"阅读理解谁最强?岳父频被黑出墙。谁家粉丝最凶残?微博评论侃韩寒!"每次看到"国民岳父"更新微博,大家就集体无意识地笑出八块腹肌,各路民间段子高手涌入"命题作文",这  相似文献   

9.
与人为善     
小东 《中国德育》2007,2(9):1-1
“与人为善”实在是人际相处的“黄金法则”。马三立先生早年说过一个相声段子,批评一种虚伪的善良,比如:不忍杀生,就把自己身上的虱子、臭虫、跳蚤捉了放人身上。这种善良,当然人见人躲。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相似文献   

10.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2,(12):2
《南都周刊》2012年第39期媒体盘点"90后"特征:主动晚睡系拇指一族网络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90后"一族的联络方式是,能发短信绝不打电话,发短信的速度和宝马Z4有一拼。曾经"千里来相聚"的兴奋激动,如今在拇指之间就可实现,难怪有人说,"90后"是把网友变朋友,朋友变网友。"90后"的晚睡是主动的晚睡,他们不是不能早睡,而是非要晚睡。  相似文献   

11.
“丁零零——”“丁零零——”蛤蟆一大早就被隔壁的电话铃声吵醒了,他再也睡不着了,就一个人对着自家的电话机发呆。“为什么从来就没有人打电话给我呢?难道我蛤蟆就那么不重要么?”蛤蟆伤心地想。蛤蟆可不愿意做一个不重要的人,他得想个办法让动物们知道:蛤蟆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可是怎样才能让大伙知道他蛤蟆重要呢? 蛤蟆托着下巴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爬下床,找到电话号码本,开始打电话了。“喂,请问是青蛙家吗?我给蛤蟆打电话,可是没人接,  相似文献   

12.
孙丽 《中学生电脑》2006,(10):39-39
我家对门住着一位盲人阿婆,因为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每次打电话总是找我们家帮忙。有时我家没有人,她只好自己拨电话,所以经常打错电话,白白浪费了电话费。  相似文献   

13.
冬子 《阅读与鉴赏》2010,(10):32-32
很多人都爱听相声,都会被相声中那种惟妙惟肖的声音、语气给逗乐了。为什么流传了几千年的相声艺术至今还是经久不衰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声演员的声音充满了魅力,能够使人爱听,愿意听。所以,侯宝林、马三立等艺术大师的精品段子如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打电话》是六年制九年义务教材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为了让“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本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达到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的,求得个体的充分发展。教学过程一、故事揭题,激发兴趣1.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和父母出外旅游,由于人多,不小心与父母失散了。2.师:同学们,你们来替他想想办法吧!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小朋友找到爸爸和妈妈呢?生:可以用广播、站在原地等、打电话(手机)……3.通过比较,学生一致认为打电话能够在最短的…  相似文献   

15.
你姓甚名啥     
街头小店里有部公用电话,打电话的人一个接一个。一个戴眼镜的青年在电话里说:“我叫苏若甫,苏东坡的苏,郭沫若的若,杜甫的甫。”一个红光满面的男人,从小车里钻出来,拿着手机说没电了,也在这里打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我叫李美发,李嘉诚的李,美女的美,发财的发。”一个戴着安全帽、背着工具包的中年人来打电话,在电话里说:“我叫马再新,下马的马,再就业的再,创新的新。”  相似文献   

16.
龚知栋 《江西教育》2012,(31):28-29
今年上半年,"毒胶囊"搅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这又让人记起2011年初网上疯狂流传的一个"黑色"段子:早起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和卤注胶牛肉拼盘,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喂大的鱼……段子看似夸张离奇,却真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17.
一、考点分析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所谓“简要”就是说话不重复哕唆,用语力求简练,不说多余的话,反映了语言量的要求;“明晰”就是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反映了语言质的要求。简言之,表达“简明”要力求避免语言哕唆、晦涩和歧义。“简明”的基本要求是:不说多余的话并让人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个合唱团共有15名队员,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教师需要尽快将这一消息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要求越省时越好)  相似文献   

19.
张晓耕 《现代语文》2001,(10):34-34
有这样一个笑话:清朝有位秀才,平时说话作章总爱哕嗦。他进京赶考时,妻子再三叮嘱他,要他作不要哕嗦,他答应了。进京后给妻子写信:吾妻,往日说话稍哕嗦,今天说话我不哕嗦,哕嗦就是累赘,累赘就是哕嗦,因无闲暇写草头“万”字,故以“方”字去点代之,“代”与“伐”不同,盖因有撇乃“伐”也,无撇乃“代”也……  相似文献   

20.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约好一起到广场放鞭炮,但是需要一个人去找到跑掉的小狗,一个人去取鞭炮,一个人去打电话约其他小朋友到广场,然后大家在广场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