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文中是一位有思想有关怀的画家,"老罗戏画"以戏曲为题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大写意笔墨与毕加索式的印象派,立体派绘画元素二者有机融合,变形成了主要的结构方式,从而成功地创造了简洁、丰盈而奇拙的人物画,呈现出"毕加索加城隍庙"的艺术风格,反映了特殊时代的历史符码和作者的"心灵潜语"。  相似文献   

2.
陶诗的语言看似平淡、质朴、简净,但平淡中蕴思致,质朴中见风骨,简净中含深韵。尤其是诗中的动词运用往往平中见奇,拙中生巧,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是陶诗审美特征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陶渊明诗歌中动词运用值得人们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书法》2019年第8期发表刘硕伟《反对奴俗崇尚真率——论傅山"四宁四毋"书学思想的核心》一文,对学界颇为关注的傅山"四宁四毋"说做了新的解读。文章认为,"四宁四毋"是傅山借用《论语》"必也狂狷"的表达形式以及《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德形关系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4.
邹武生草书,是在当代社会行为极大变化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随着比赛书法、应酬书法活动的深入,武生增进了难的和智的功夫,彰显了积健为雄的生命意识,创造了恣肆奇拙的现代草书。人们将其草书的气韵格调称为武生功夫。武生功夫主要体现在武生心法上,即心领尚奇之风,心通恣肆之气,心随奇拙之变。  相似文献   

5.
启功 《科技文萃》2004,(7):185-186
"宁可写得丑陋,也比写他那个像印刷体一样的字强得多" 我今天看了咱们这些同学的作品,真好,我心里感觉到实在是兴奋. 现在有一个风气,要人把字写得柔媚秀丽,明朝傅山--傅青主先生曾说,写字与其写得柔媚、取悦于人,不如干脆写得拙、写得丑、写得笨.  相似文献   

6.
品读     
<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清·傅山——书法既关乎视觉审美形象,又关乎创作者的心灵世界。对于接受者而言也是这样。既然书法含有视觉因素,那么,在审美上,它就有了诸多视觉形象,当这些形象映射在观众的脑海中时,观众就会下意识地做出"巧拙""丑媚"等相对立的审美判断。也恰恰是由于接受者的存在,书法家们便穷其一生地去追求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7.
傅山是晋阳文化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太原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西村,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三晋文脉为一体的"风水"宝地,故乡的晋阳文化人文氛围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傅氏家族,世代传承书画经文,为太原乃至三晋有名的书香门第。这样具有浓郁晋阳文化色彩和深厚国学功底的家庭环境,为傅山日后的品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多处显现出家乡美丽自然风光的独特历史文化对其创作灵感的激发,这些集中体现在他的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反映了晋阳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总体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此时的寿州窑产品以黄釉瓷器为主要代表,其造型古朴、装饰简单,制作工艺基本延续前朝制作方式.看似古朴自然甚至有点拙的艺术风格实际上蕴含了窑工们的大智若愚的智慧与为世之道,全文是基于唐代造型意识、饮茶之风等因素来探讨寿州窑器型的“拙”.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嘉道之际的龚自珍,之被后世学界方之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诗人、中国近代第一位诗人,不只是在于诗人跨越古、近的生命时段,更重要的是,诗人"尊情贵真"诗学思想,不仅承继古人,而且启迪来者,而诗人的诗歌创作,恰正是其诗学思想的准确诠释,这突出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剑气箫心"的真情体露和尚奇求新的艺术追求。换言之,龚自珍以其"尊情贵真"的诗学思想和"豪不就律"的诗歌创作为中国诗歌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启动了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傅山诗学思想的核心是尚"真"。唯其如此,他才能在明末清初万喙一音抨击竟陵派的氛围中标举钟、谭之诗。傅山崇尚的"真",包括创作主体的性情之真与创作手法的"直下掂出"之真。他不崇"古",不拘"法","号令自我发,文章自我开",以真诗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11.
寒山的论诗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这些诗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但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在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考查,会清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胡刻本《文选》引征《广雅》700余条,从中归纳出李善注引字书的12种体例。利用这些体例对李善注《文选》的相关部分举例进行校读,发现李善注《文选》在传承过程中有诸多文字的阑入与改动,这些改动的部分与《文选》李善注的早期写本为厘清李善注的大致原貌提供了可能,以此对李善与五臣注《文选》的分合情形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现实主义诗篇,然而他也创作了一些闲适诗,其中有五首提及鹅。杜甫的咏鹅诗以诗人自身为吟咏对象的显现场所。这一现象启迪我们去追问杜甫咏鹅诗的本质,这些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对真理的关系。海德格尔关于作品与真理关系的论述,为我们认识杜甫的咏鹅诗,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从杜甫的咏鹅诗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更好地把握杜甫民生诗篇的本质,因而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对生命本真状态的关注。杜甫的诗歌创作之所以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的境况均有关系。作为唐朝国教之一的基督宗教对杜甫有着潜移作用,以至于他无须变更自己的话语体系就接纳了基督精神。杜甫长期面临的生存压力使得他的思维异常地敏感,以至于在基督精神的推动下他关注到了自身、周边生存物以及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个体。杜甫诗歌这一基本品格使得杜诗具有恒久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杜诗的认识价值使人们认为它值得一读且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5.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杜诗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真谛,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庭珍独具美学蕴涵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近人认为,张问陶的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的影响,也受李白、苏轼的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的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的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米芾的词以写景为佳,尤以写月景为最佳,所写之景极富诗情画意。他的词的风格以健朗洒脱为主,没有宋词中常见的狎妓和爱情生活题材。和其诗相比,其词语言较为顺畅,质而不涩、畅而不俚。在整个宋词中,米芾的词算不上一流,但绝非末流。  相似文献   

18.
一些论唐代科举制以及唐代律赋的史学或文学著述,都认为以试赋取士始于唐代。其实,唐代试赋取士是沿隋制,并非唐统治者的创举。无论是从献赋与纳赋的制度来看,还是从隋唐取±考文的实例,以及此期杂文与文之关系来看,唐以前就存在以试赋取士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清代鄂东状元陈沆的两首《赤壁》诗和一首《东坡赤壁赋》,用“一赋二诗”来进行概括,是首次提出。在陈沆留存的全部诗文中,拈出其关于赤壁的“一赋二诗”,厘定其写作时间且加以评赏,以求对赤壁文学以及湖北地方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崇杜、学杜的背景下,南宋诗人作诗喜用杜诗典故。南宋前期诗人普遍使用杜诗典故较多,陆游是两宋使用杜诗典故最多的诗人。南宋末年诗人使用杜诗典故较少。南宋对杜诗典故的使用,反映出宋代诗坛的崇杜、学杜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