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的档案缘     
刘泉 《档案天地》2017,(8):62-63
我相信缘分,人与人走到一起、人与事碰到一起,都是有缘分的。没有缘分的人,即便近在咫尺,依然形同陌路,互不往来;有缘分的人,哪怕远隔千里,也会走到一起,想离开都难。人与事也是一样,你与之有缘,就总是不期而遇,躲都躲不开;无缘,则死乞白赖也搭不上关系、挨不上边儿。我与档案是有缘分的,尽管我一直以来从事的并不是专职档案工作,但三次与档案结缘,最后一次竟把我牢牢地和档案拴在了一起。档案局成了我最后的一个工作站点。我原来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89年7月初,调到县委办公室当文字秘书。按工作分工并不负责与档案有关的事情,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上班最先接触的第一项工作,竟然是抄录档案。  相似文献   

2.
飞花拾零     
拣字纸读的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一起被马克思赞誉为“超群的小说家”。然而这样一位大作家,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家境贫寒,念完中学后不得不为生计奔走。塞万提斯一生坎坷,他当过仆人、家庭教师、当过兵打过仗,也有过囚徒的生活。尽管命运多舛,他都能在逆境中奋进。他酷爱读书,嗜书成癖。自己穷得没有钱买书,就千方百计找书来读。有时实在找不到书了,他就到街上去拣废纸,从中找出带字的纸头,津津有味地读。正由于塞万提斯如此勤奋,再  相似文献   

3.
二冬和我是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同学.毕业后又都留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多年在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相互之间已经是心领神会。他稳健的脚步声,他的微笑.他的一声老陈.总让我感到亲切和可信。2004年五一过后,当我听说二冬气管上长了恶性肿瘤.情况异常危险,我简直不敢相信。二冬是我们同学中最酷爱体育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踢球.他是主力前锋.平时很少生病。这时候我突然感觉到我们毕业以后太忙了,没有多少时间来交流。现在他病了.我更怀念我们过去经常在一起的日子了。  相似文献   

4.
我长期在烈士方志敏的家乡江西弋阳县从事编史修志工作。当年曾与方志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及他麾下的幸存者,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不少成为党、政、军领导干部,他们自然都是小小弋阳县的"人物"了。编史修志者要征集文物和史料,更要"抢救"活资料,因此,走访这些老同志就是我们必做的功课了。  相似文献   

5.
前几日,从新闻广播里听到了全国档案战线的优秀楷模刘义权同志不幸病逝的消息,他走完了近60年忠诚而执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我被深深地震动了。这也许是因为我与刘义权同志有一些相似之处而产生的共鸣。一是我也曾经当过兵;二是我也曾在部队做过档案管理;三是我现在仍从事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6.
《历史档案》2006,(1):6-7
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80华诞,我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非常高兴。因为一史馆是我们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亲密的伙伴,关系密切,休戚与共;一史馆是我们编委会的依靠,是我们的坚强支柱。可以说没有一史馆的工作,我们编史工作也没有办法进行。自从清史工程启动以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力以赴,投入力量,支持编委会工作,聘请几十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紧张地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提供清史工程使用。所以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7.
江沂 《中国档案》2003,(11):57-57
上海市普陀区粮食局的孙林祥,与票证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故事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票证人生吧:我是1962年参加工作的,到2000年退休,38年的工作生涯都是在与票证打交道中度过的。有幸从事粮食部门计划票证管理工作,让我对小小票证有比一般人更深一层的理解、更深一层的感情。我经常想,每一枚票证都打着时代的烙印,如果把不同时期的票证都收集在一起,不就是一部生动的国家发展史吗?所以我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把精力和业余时间都放在收集票证和票证档案这件事情上。收集票证不仅需要恒心和毅力,更需要有财力的支持。我是普通…  相似文献   

8.
各位专家、各位贵宾: 今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80华诞,我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非常高兴.因为一史馆是我们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亲密的伙伴,关系密切,休戚与共;一史馆是我们编委会的依靠,是我们的坚强支柱.可以说没有一史馆的工作,我们编史工作也没有办法进行.自从清史工程启动以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力以赴,投入力量,支持编委会工作,聘请几十位专家和工作人员,紧张地整理档案、录入档案,提供清史工程使用.所以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领导和全体同志.  相似文献   

9.
莫远人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 远人同志与我相识于四十年代后期,解放后,大部分的时间工作在一个单位。他为人忠诚,忠诚于同志,忠诚于工作,忠诚于党的事业。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他住院的第一天去看他,他交给我一份《关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报告》初稿,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0.
今天召开我校规模最大的一次档案工作会议,目的是总结我校档案工作的经验,统一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因为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人员的事,也是需要各级领导一起来抓的大事.所以我们把各系领导同志,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负责同志都请来了,一起把这项工作研究一下.我主要谈几点对档案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责任,是个沉甸甸的话题.每每提及,我就在想,世上有没有没有责任的入呢?无业者?不,他还有对家庭、子女、老人的责任;孤儿?不,他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傻瓜?对了,傻瓜虽没有责任,但他的责任却转嫁到监护人的身上.看来世上没有什么推卸责任的理由.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自己在档案工作中对责任的理解. 初识"档案":好奇中体味责任 22岁那年,我从空军某基地调到四医大机关从事档案工作,内心既好奇又兴奋.当时档案室有三个人,一个老同志带着我们两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基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清晰记得,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移交第四批老干部档案.翻开档案,大部分纸页已经发黄发脆,吹弹即破,还有些是用专用纸精心裱糊过的.  相似文献   

12.
坚守     
正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从事档案工作的第28个年头,在这28年中我没有改行做其他工作,一直坚守在档案行业上。我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起初,对档案、档案工作还不了解,是盲目的报考档案专业,之后进入了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里。从文书学到档案管理学,从中国档案史到世界档案史,我完成了四年的专业学习。从不了解档案到认识档案,我完成了对档  相似文献   

13.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14.
吹牛     
《出版参考》2004,(2):32-32
在我所佩服的吹牛家中,首推德国的米希豪森。他是一位男爵。生于一七二零年,在俄国军队服役时,曾和土耳其人打过仗。  相似文献   

15.
记忆     
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想到曾对我有恩并未报的先生们,想到与我一起默默耕耘的档案人,想到有许多心里话要对父母说却没有来得及讲,甚至在他们离开时因工作忙等原因都没有看到最后一眼,心里很不平静……  相似文献   

16.
赵建防 《档案天地》2010,(10):11-12
人们都说岁月如歌.如歌的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他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是幸福的相知.还是呢喃的低语……所有的点点滴滴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的家庭档案。我的家庭档案门类齐全。有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17.
有心就有光     
我是个不幸的女人,刚度完蜜月,新婚丈夫便在飞往国外出差的途中殒命于空难.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参加工作,我们在一起好了八年,他却匆匆丢下我,一个人魂赴天国了,怎不叫我伤心欲绝!更给我带来致命打击的是,由于料理丧事过于劳累和悲痛,我小产了.连最亲爱的人留给我的骨血都没有保住,我真没用!  相似文献   

18.
“我热爱档案工作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档案事业是我长期遵奉的圭臬 ,毕生追求的标的。”这是松桃档案局长龙光辉说的话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请看———执著追求默默奉献龙光辉参加工作 1 9年 ,也就在档案战线上奋斗了 1 9个春秋。1 985年 ,世昌区委推荐他到省委党校进修 ,而当时任区委秘书的他却选择了去省电大档案专业读书。学成回来后 ,领导找他谈话 ,要他去花溪乡任书记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事 ,可他觉得学非所用 ,况且全区的档案工作还没有按规范化要求建立起来 ,于是请求领导让他抓几年档案工作 ,区委领导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陈永成印象     
李晓峰 《档案与社会》2005,(4):33-33,37
初识福建陈永成局长,是1998年底我刚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到北京参加全国档案局长会议。晚饭时我恰恰和陈永成局长坐在一起。他人很精瘦,体重只有100斤,是我的一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说话频率很快,但声音蛮大,特别健谈。他听说我是刚到档案部门工作的,就非常认真地跟我讲,档案工作也是非常有干头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和一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但只要我们自己重视,还是可以干出成就来的。他的这番话对我很有触动。  相似文献   

20.
周湘 《档案时空》2016,(12):8-8
今天,我很荣幸地受邀参加这次报告会,和在座的同志们一起,共同感受了新时期档案人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五位同志饱含深情的讲述,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心中都会油然产生一种敬意。这是因为五位同志的报告真实、平实、扎实,感人至深。无论是困难再大,也要把档案馆建好,用心将“冷部门”焐热的蒋盛文,还是钻研业务21年,将生命融入档案工作的杨君辉;无论是子承父业守档案,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王九华,还是23年像钉子一样扎根档案库房,在十余平米天地书写美丽人生的田元;还有我们充满青春激情的80后年轻档案人史寒君,都让我们领会到了档案人的不容易、不简单、不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