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的内容必须接地气,必须和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的生活文化、地方文化,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闽南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魅力、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教育内涵,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的一部分。从闽南饮食文化、名胜文化、民间艺术、节日文化这四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利用闽南文化来浸润道德与法治课程,让课堂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生活》作为山西省2008年以来新课改新增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低于其他模块,因此一部分老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不够重视,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简单地提纲化,失去了文化本来应有的韵味,也与新课标要求的观察文化现象、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文化的影响等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如何将《文化生活》的课堂上好、上活,还《文化生活》的教学以韵味,成了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我想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例谈谈我的做法。一、课堂导入:学生表演《山西河津干板腔》——赏析河津传统文艺河津干板腔,俗名"撂干嘴",表演时无须伴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为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支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探讨了乡土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课堂利用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特定的内涵、意义,学生公寓是学生课堂之外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地方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应融入区域文化元素特点,剖析地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策,以期更好利用学生公寓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5.
皮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2):79-82
地方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而福建在这方面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可以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纲要”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地方历史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而福建在这方面拥有丰厚的资源优势。从课堂内外两个方面来着手,可以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纲要”课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新增设的必修模块,承担着重要的文化教育职能。由于条件所限,教材不可能对各地的乡土文化资源面面俱到地挖掘展示,这就需要我们一线高中政治教师对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以合适的途径呈现给学生,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家乡的了解、认同和热爱,更好地彰显文化生活的教育功能。让本地资源走进学生、走进课堂,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增强文化生活教学的 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现在,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入侵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导致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压了下去。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山东省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好地使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以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迅速,教育也应跟上步伐。在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板块教学中,教师将网络智能应用到教学中去,可以提升文化生活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课堂在文化生活课程中的应用是政治教学的创新,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高中政治的《文化生活》课堂,无论是从时代发展和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本学科特色的需求出发,都担负着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重任。我们可以探索从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拓宽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文化生活课堂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稻果程标≯盼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地方,是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地方,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吸收的地方,是书本文化和生活文化融会贯通的地方。因此说,课堂是传授和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让小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地方的民族文化,有益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小学的美术教育活动需要地方的深厚的民族文化营养,而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更离不开少年儿童。将地方的瑶族文化作为校本资源,将地方的瑶族风情习俗作为美术题材,结合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地方文化的研究》,开展"赏读瑶家、描绘瑶家、品悟瑶家"等瑶族文化系列纸箱板美术创作活动,运用美学的原理创新本土瑶族文化,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美的创造,形成了美术教学上独具特色的一道"瑶韵"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个体在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嗣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与内在气质。这就为将地方文化资源引人课堂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同时,地方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课程资源,这就为本土文化走进课堂提供了丰富的食粮。因此,我认为,让地方文化走进课堂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尝试,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强调地理课程要与实际相结合,突出乡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第一课时《工业医位因素》为案例,将河北省任丘市的乡土文化与《工业区位因素》一课相融合,例谈乡土文化资料对地理课堂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以实现地理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因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久盛不衰的水浒文化。元末明初施耐庵隐居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所辖)著《水浒传》。美术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审美教育上,从美育的角度认识大丰水浒文化,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水浒传》一书中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器物造型等透露出的大丰本土文化气息,它们的特征恰恰是审美教育所依凭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尝试将大丰地域的水浒文化融合进小学美术课堂,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敦煌地方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敦煌文化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发扬敦煌艺术文化,还能培养青少年的敦煌文化保护意识。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校园课堂现状,针对敦煌地方文化教育纳入校园课堂的可行性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希望可以为敦煌地方文化与校园课堂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活璀璨夺目,高中新课程的《文化生活》精彩而富有诗意。新课程《文化生活》的教学可谓是诗样的教学,需要我们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催化学生的审美热情和文化创造力,既使教学体现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耕耘,发散文化生活的浓郁芬芳,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文化生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活》教材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采取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坚持文化共性(文化一般理论)与文化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按照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内在逻辑展开,具体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个单元。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生活》教  相似文献   

19.
王静 《林区教学》2010,(11):63-66
乡土文化资源是《文化生活》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为课程资源提供有效支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高中《文化生活》模块的"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案例评析,探讨如何运用乡土文化资源上活《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构建生态化课堂文化就是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观照课堂,用整体、联系、动态的思想来研究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成具有生态思维和价值取向的课堂文化模式以指导和规范课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