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际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思政课“坐后排”现象逐渐成为大学生逃避、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表达方式,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创新,成为影响思政课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深刻剖析后,可发现其核心原因在于高校对思政课缺乏重视,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发挥不够,大学生参与思政课的主体性不强以及多元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冲击。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来重塑高校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价值观导向、方法途径、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互融性。通过整合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辟思政课第二课堂等途径,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可节省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方法在实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出现大学生接受倦怠,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教育者应树立思想政治教学新思维,创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实践环节,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提升思政课教育的实效。而目前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表现消极,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很好地体现。本文通过探究增强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主体地位的路径来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尝试从以课堂为核心、更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传播载体、加强考核检验等方面就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课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举措与途径,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课时不足、流于形式、缺乏整体性和实效性等问题。依据高校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构建分层实践教学模式,能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特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校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且有利于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还面临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突出、实践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实践教学缺乏软硬件保障等问题。为此,高校要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强化教学软硬件保障,进而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徐梅 《文教资料》2014,(26):156-157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手机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课堂成了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灾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创新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新路径,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同,“大思政”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人性化。以“大思政”观统领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教学范式创新。当前的高校思政仍存在教育功利化淡化思政课教育地位,传统教学形式挫伤学生学习热情,离“大思政”教育平台构筑相距甚远等不足。强化思政课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大思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对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德育的基础,是大学生提升基本素质与思想道德的主要内容。当前,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丁俊萍、佘双好主编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一书,以思政实践教学为主体,依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教材和师资等配套的前提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为此,应在把握思政学科特性的基础上,根据思政课教学实践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入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在当今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推进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思政课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原有的单一的、平面的、直线性的传统高校思政课育人模式向立体的、多面的、循环性的思政课的育人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不仅顺应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意义、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高教学有效性、实效性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既需要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能力,也要求教务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教学管理和绩效管理,更需要建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彼此协调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红色音乐文化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传承和弘扬红色音乐文化的历史重任,应当明确红色音乐文化的教学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大思政课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认知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旨在探讨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构建积极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及其所承担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教学效果最优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追求的第一目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各自高校的特点及授课对象的现状,灵活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还应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以课堂教学的优势来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两者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实现思政教育的理论主渠道与实践主渠道的有机结合,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