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2002年版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9种临床医学期刊为样本,探讨来源文献(包括数量和类型)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及期刊的中期影响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0年JCR Science Editon(期刊引证报告自然科学版)网络数据库为依据,对4年间JCR Science Editon期刊的种数和归属、刊均影响因子、最高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种数及其中国期刊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2010年各学科期刊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我国科研人员和管理者了解SCIE刊源的变化及中国期刊进入SCIE评价系统的进程和所处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影响因子在被应用于对期刊和科研活动的评价时,已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为克服影响因子只能反映期刊近期影响力问题,引入累计影响因子概念,同时对影响因子和累计影响因子进行标准化转换,以克服影响因子及累计影响因子的学科限制。对标准化影响因子和标准化累计影响因子进行综合,从而给出期刊的近期影响力和中期影响力。这样得出的综合指标对于各种科技期刊具有相同内涵,因此可以用来进行直接比较。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作为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和文献计量学家的关注。长期以来国内同仁认为,用SCI和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研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国更为突出,被称为中国的"SCI现象"。通过对各国家和地区2001~2010年SCI收录期刊数量[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JCR)为统计工具,本文提到的SCI数据库收录期刊数均指JCR中的期刊数]变化情况、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的医学期刊网站公布影响因子情况和影响因子研究论文的产出量变化等的统计分析,以揭示全球范围内对SCI和影响因子用于科研绩效评价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SCI和影响因子不仅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备受关注,在欧美等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广泛用于学术评价的各个领域,被印度学者称为"影响因子综合征",被美国学者称为"影响因子神话综合征"。因此认为,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是全球性的,并呈现逐渐蔓延和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为依据,将影响因子按高低划分为11个区域,分学科统计了各区域内期刊数量,展示了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布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以我国英文版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剔除了自引率≥20%者。引入期刊作者国际化分数(Fraction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FAI)和作者国际化指数(Index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IAI)表征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对FAI1、FAI2、IAI1、IAI2与2014年版JCR中期刊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标准化影响因子、标准化论文影响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种期刊FAI1、FAI2、IAI1、IAI2差异较大,Light-Sci Appl、Curr Zool、Cell Res、J Plant Ecol、Commun Comput Phys、Integr Zool、Nano Res作者国际化水平较高。FAI1、FAI2、IAI1、IAI2与多数期刊影响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的下载频次、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作为统计分析样本。参照GB/T4882—2001检验了数据的正态性后,运用散点图、曲线估计、Spearman相关性方法对下载频次、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计量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期刊被引频次与下栽频次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下载频次与影响因子也呈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要低于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结果还显示了影响因子在评价刊物上的局限性,且CSCD刊物与CHSSCD刊物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和儿科学的166种期刊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为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间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919、0822和0455,P值均<0001。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较强,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应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科技通报》2005,21(6):769-769
据200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期刊上网组《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科技通报》2004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360,据全国同类(自然科学总论)62本学术期刊的第24位。具体指标如下: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总引比引用刊数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来源指标来源指标131 11.38 3.00 0.55 260 0.360 0.030 0.97 211 4.33 6.75《科技通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又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期刊累积影响因子与年度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期刊累积影响因子(cumulative impact factor,CIF)与年度影响因子(annual impact factor,AIF)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学SCI来源期刊,分别计算各期刊不同时间窗口的CIF。以期刊问卷调查评分(SQJ)作为期刊真实影响力的近似标准,比较CIF与AIF的期刊评价效果。【结果】 AIF与SQJ呈高度正相关(r=0.811,P=0.000),CIF与SQJ的相关度除了9年累积影响因子(9CIF)和10CIF低于影响因子外,其他时间窗口的CIF与SQJ的相关度均高于AIF,4CIF、3CIF与SQJ的相关度最高(r=0.930和0.916,P=0.000)。【结论】 在期刊评价中CIF优于AIF。对眼科学期刊来讲,4CIF和3CIF是最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