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倚重艺道形式、揉入禅宗智慧、注重道德教化、强调礼仪程式等特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应重视体育的精神层面构建,深挖体育的精神内涵,提升体育的文化品格;在具体操作上,既要挖掘中国古代的艺道精髓,又要借鉴日本艺道的运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道文化是我国一支丰富的文化体系,本文简述了道文化的渊源、主张、派别,重点从南阳汉画像石“龙虎呼吸”图入手,详述其蕴藏着的道文化中内丹学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论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与我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社会学角度论述我国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与我国女子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是直接取决于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而最终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隋唐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隋唐时期河洛地区体育文化的成因、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隋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具有融合扩散性、娱乐竞技性、艺术性;开放的社会、解放的思想、创新的制度.是隋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它对当时社会和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在今天仍有其现实价值,对凝聚民族精神、提倡全民健身和完善现代体育发展制度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伟民所著<我的执教之道>其中最突出的四条执教之道,即事业"入迷之道"、抓思想与抓训练同步之道、意志磨砺之道、创新思维之道.作为与"女排精神"一脉相承的袁伟民执教之道,是袁伟民教练思想的系统总结,对提高现代教练员的修养,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以独竹漂项目为研究个案,揭示了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即项目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已日渐式微,外部推力已然成为当前项目发展的主要动力;项目的功能价值日益多元,但契合项目自身特色的主要功能未得到应有的充分挖掘;近代所进行的某些适应性改变使各项目自身特色逐步迷失;过度商业化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当重点关注各项目的整理归类;甄别各项目的特征,找准项目定位;充分挖掘项目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以项目的自身特征和内在需求为依据,着眼于项目的长远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林俊岸 《武当》2012,(11):22-24
三、贤侠剑道之余风,萌生了早期太极拳"习文达理,怡性养情而为贤士;除暴安良,浪迹江湖而为侠客;文武同参,以剑通神而为剑仙;披执慧剑,向道成真而为合道之人,自此三界往来,通达无碍,古今万年千劫,亦如刹那。"(李兆生《太乙金编》)此贤侠剑道之谓也!"汉唐之际,随着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并兴,当时,有学识有品德之贤者,随着正义感的浸染熏陶,以剑求道,剑道合一,从而发展塑  相似文献   

9.
从器道的视角审视太极拳,分析太极拳的器道价值.认为:太极拳是植根于传统太极意象思维的器道并重的人体技艺文化体系,具有缘器悟道、缘器修技、器道养生的文化价值,这正是太极拳广为世人认同和传习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10.
《扬善半月刊》与《仙道月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出版的最早专门研究仙学学术、弘扬道家文化及振兴衰微道教的唯一学术性刊物。创办者乃当时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主人——张竹铭师兄。 张竹铭幼即好道乐施,观三十年代上海乃至全国民族精神颓萎之现状,遂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对治之。适先师陈撄宁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