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是规范社会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专门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法中许多规定都涉及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这种以公共利益为主要规范对象的特征也就成为了经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法规的最主要特征。本文阐述了经济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如何有效运用经济法以进一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利益观是社会利益观,社会利益是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天然基石;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以充分体现经济法的人文关怀;经济法为社会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即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社会分配法律制度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建立维护了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的秩序,主要功能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稳定,维护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公平原则经济原则,并建立合法规范的经济法制度。经济法的确定是为维护社会经济体系利益,当出现破坏市场经济行为及时做出惩罚,对问题做出解决,以保证社会利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的性质是限制经济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干预经济、限制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合理分配经济资源、营造平衡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界,关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将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确定为经济法价值追求的现代取向,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法律价值观。凸显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是经济法独立性的显著标志,对明确经济法的性质、调整对象、立法宗旨与构建新型的经济法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为实现维护社会利益的目标,应当建立起政府行政权力干预、社会中间层主体维护、个人权利保障的三重调整模式,以确保对社会利益的保护.这一独特的调整模式也是经济法的不同于传统公、私法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灵魂和建构经济法体系的依据,它贯穿于经济法的始终,是经济法的精神实质和实践纲领。可持续发展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与总体目标,社会利益是正义观念的时代要求,适当干预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利益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实体法不仅是经济法诉讼的裁判依据,而且应当为经济法诉讼的启动和推行提供支持,这是经济法可诉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经济法实体法对经济法诉讼的支持主要通过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作为司法制裁依据的经济法责任制度和赋予公益诉讼原告实体请求权来实现.惩罚性赔偿激励私人诉讼,通过私人诉讼维护公共利益,受害人获取的惩罚性赔偿金可以理解为其维护公共利益的收益,这也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合理依据;司法制裁为司法机关查处经济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手段,使通过司法途径制裁经济违法行为成为可能;赋予公益诉讼原告实体请求权是公益诉讼制度得以推行的实体法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最小限制与最大促进、法律程序正当、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与私人利益兼顾、价值衡量原则;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和内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组织的设想;完善补偿安置机制和公权力在征地制度中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方面的行使和完善方面提出了"公共利益"在征地制度中的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主体理论是法学理论的重点,大多数法学主体理论不能满足整体社会和混合社会的法律实践的需要。主体理论的革命带来对经济法主体的重新认识。维护整体经济利益的主体享有经济监督权,是经济法主体的核心。以中国证监会为代表的享有经济监督权的法律授权的主体需要变革隶属于行政机关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必须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反映社会时代的精神.经济法作为现代法,和谐是其基本精神,并以维护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和谐为基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和谐为保障,以实现利益关系的和谐为目标,三位一体构成经济法和谐精神的层级性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任何部门法都基于一定的利益而存在,都以协调各种相互冲突或重叠的利益为己任。以社会本位为其本位观的经济法,不同于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私法,与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的公法也有所不同,它是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为首要任务;以追求经济领域内的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合作,保障经济安全作为维护的目标,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或整个社会向审判机关提起行政诉讼,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是宪政的核心,其精髓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宪政天然地蕴含着实践公共利益的原则。公共利益原则是宪政的核心价值观,宪政保证了公共利益原则的实现。清晰地界定公共利益是约束政府行为的前提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坚持公共利益原则实质就是要坚持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至上,并主要依靠民主方式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5.
公益法律服务是指一些法律工作者,为了社会公共利益,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无偿地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文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国家从经济发展角度干预、管理与调控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我国经济法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经济法体系,通过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税收调节等方式,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主体关系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方案,其运行机制及其机制的机理蕴涵着经济法最基本的四对相关属性,即社会公共性与政治偏好性、公共认同性与法律强制性、普遍性与回应性、应然性与实然性。这四对属性是我们认识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经济法基本属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实现经济法发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国家权力的来源,现代政治生活的基石,也是启动国家征收征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防止征收征用的滥用,保护权利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界定公共利益尤有必要。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应坚持公益性原则、法定性原则、非营利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公共利益的界定方法,应采用立法界定、行政认定、司法裁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法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主要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即“他律”来实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背后是各种利益。经济法的利益问题探讨涉及到经济法的价值基础,对于该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重要意义,其决定该学科的定位并定格经济法的调整方式,是最终决定经济法在现实生活中能否起到足够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公平是一种主观评价,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原则是以公平观念为核心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观念也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公平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公平原则所体现的道德标准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公平原则也就成为我国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在民法、经济法、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中都把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渗透于法制的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