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语感成为语文教育的又一支点.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它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笔者也认为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1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郭沫若同志也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提高感受语言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正"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课特有的教学内容,只有集中精力抓好这四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21世纪需要的识字辩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交际能力."这给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知识,忽视学生个体对语言文字的不同感受、领悟、情感,没有真正理解和重视语感和语感教学,造成了语文教育的高耗低能的现象指出了矫正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走向"悦读",开拓更为广阔的"悦读"天地.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语感教学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话题.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王尚文先生曾指出:语感是一种言语主体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谓语感,就是指人们对语言的直觉程度和敏感性.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培养语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读者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文言文阅读教学语感化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例,着眼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别从诵读感悟、感知语境、感受情感三个方面对文言文阅读教学语感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语感教学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话题.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必须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虽然高中语文力在针对古诗文,但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语感教学却是最为直接,也最有效果的方法。一、现代诗及语感的概念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语言诠释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形式是自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语感 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包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语感的培养一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使用英语,培养语感;加强阅读,体会语感;背诵课文,深化语感;精泛结合,培养语感以及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在合适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