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难以绕开且必须尽快解决的难题.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使基础教育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要实现"减负",必须强势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什么是“减负”?为什么要“减负”?如何“减负”?这三个问题(即三个“W”;what、why、how)便成为减负过程中必须搞清的三个重要问题,本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减负”作一个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减负”是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自国家教育部1月7日在京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后 ,新一场声势浩大的“减负”工作已全面展开 ,这对于广大中小学生、学生家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然而也有人在担忧 :国家下令“减负”已多次 ,但均未收到实效 ,对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这次是否也会重蹈复辙。对此 ,笔者略谈几点建议。1.抓“减负”工作 ,要下狠心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不仅是教育系统的一个问题 ,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令人难以接受的社会现象。学生负担过重 ,已引起一些地区的政协、人大的高度重视 ,并将…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依然存在,“减负”工作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学生负担过重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学生作为公民应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而“减负”与维护学生的权利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因此,应从维护学生权利的视角认识“减负”,并依法推进“减负”。  相似文献   

6.
胡菲 《上海教育》2000,(9):17-18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一个顽症,学生因为不胜学业压力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屡见不鲜。为什么必须这样学?为什么必须这样考?为什么必须这样评价我?为什么必须设置这些课程?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新千年伊始,“减负”的口号再一次被提出,正当社会各界对“减负减什么,怎么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我们在进才中学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减负大家谈”活动。在这次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发起的活动中,老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件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在全国中小学得到积极响应,中小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减负”决不意味着不要勤奋学习,更不意味着可以降低教学质量,“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与“增效”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8.
“减负”是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正确地认识“减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学习负担是否都很重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来自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之前,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都很重。走进很多校园我们只要稍稍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业负担。据我们调查,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处于“不能学习”或“拒绝参与学习”状态的学生仍大量存在。但由于他们大都出身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中,且他们在学校中是最不受重视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 ,中小学生的减负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讲 ,是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较低 ,教育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不正确等原因造成的。“减负”最终要落实到学校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观 ,树立让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 ,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课堂教学是体现“减负”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次我们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即“减负”不“减质”。为此一要吃透教材 ,…  相似文献   

10.
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严重危害,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真正减下来,是当务之急。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实现内涵减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一、齐抓共管,力争“减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落袄。“减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角,也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目前“减负”环境仍不宽松。例如,小学课程多,学生自习时间少,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少;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减负”缺少应有的社会环境,校外教育场所少,家长对“减负”认识不足、因此,“减负”…  相似文献   

12.
导致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原因很多,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教师应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益,作为“减负”工作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既与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息息相关,又与人们的人才观念和就业观念紧密联系。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就必须在正确理解"减负"实质,端正思想、消除顾虑、增强现实条件下"减负"信心和决心的同时,深入剖析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了解"减负"工作的难度,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和行为准备。  相似文献   

14.
“减负”的全称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习负担过重 ,在校时间长 ,作业量偏大 ,特别是简单重复机械记忆的作业过多 ,考试多 ,各种名目的辅导多 ,节假日补课多 ,课外辅导教材多。二是心理负担过重。一个人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可是现在上学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压力”。首先是分数压力。一上学家长就要求孩子必须门门功课考 1 0 0分 ,少一分轻则训斥 ,重则打骂 ;其次是升学压力。小学毕业要上重点初中 ,初中毕业要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要考重点大学。青少年正在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5.
“减负”问题是新千年有关教育的第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第一,中小学生的负担不是能不能减下来的问题,而是必须减下来。原因有四:一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损害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的主要方面之一;二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三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是造成学生辍学、厌学、出国热低龄化、学生身心素质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已经是阻碍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和创造性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不是…  相似文献   

16.
和着国家改革深入的步伐,教育战线上一个重要的改革课题摆在世人面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必须“减负”! 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请他谈谈对“减负”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减负“负”在何处 作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减负”引起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每一位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然而,学生的负担究竟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 ,全国上下一齐行动起来 ,打响了对学生过重负担的“围歼战”。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省政府、省教委的具体安排与要求 ,就“减负”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学习与讨论。同志们对“减负”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严重危害等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极行动起来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将“减负”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面广 ,必然是长期和艰巨的。对此 ,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8.
罗洋 《云南教育》2009,(3):23-23
新春伊始,云南省教育厅继续加大“减负”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着手开展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行动,将从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上着手研究,寻求更加切实有效的“减负”之道。  相似文献   

19.
学习负担:涵义、类型及合理性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是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 ,但迄今为止 ,大多数研究都侧重对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进行归因研究和对策研究 ,却对学生学习负担的本质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缺乏科学的、理性的认识 ,以致教育工作者对“减负”仍存诸多困惑 ,“减负”效果很不理想。了解学生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 ,掌握合理负担的原理 ,对中小学教师自觉“减负”具有重要意义。一、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学生学习负担的涵义及类型是学习负担理论最基本的问题。然而 ,现行的教育学著作和相关辞书对此却没有明确的界定。给“学习负担”下一个…  相似文献   

20.
蒋海萍 《考试周刊》2010,(56):46-46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国家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为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那么在当前“减负”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