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策略的奥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讲讲品牌策略的秘密。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建筑群。或积木(BUILDING BLOCK)理论。我先讲一个故事,这是我对品牌的感受。有一个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在建筑工地遇到三个砌砖的建筑工人,出于好奇,他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在砌墙”。其实,他们干的是相同的事情.他又问第三个人“你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游人经过一个城市,他停下来恰好看见一个工人耐心地铺着一块一块的砖头,虽然是例行工作,但他却很小心、很珍惜地做事。游人很好奇,就问工人:"为什么你要费这么大力气去铺这些肮脏的砖头呢?""我不是在铺砖头",工人回答,"我是在盖一座大教堂。"游人继续上路了,心想,"有这样的工人,这个建筑物必定可以屹立几千年"。在服务广告客户过程中,我们也要有这种盖教堂而非铺砖头的精神,为客户的品牌添好每一块砖、加  相似文献   

3.
有次打开电视机,看到一位节目主持人正在向观众讲新闻故事。只见她左一个"然后",右一个"然后",前一个"然后",后一个"然后"。她一句话带一个"然后",五分钟就用了18个"然后"。主持人小姐"然后"得让我心烦,让我怎么也不忍再听下去、看下去了。  相似文献   

4.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榆林建设"两区一市"战略的实施,必将给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十五"期间,我市档案工作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即争取"一个支持",搞好"两个宣传",狠抓"三项建设",树立"四种意识",找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7.
沧海一粟:看了2006年《档案管理》第2期、第3期先后刊发的刘东斌先生的《档案鉴定——为谁鉴定》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两篇文章,我很受启发.想到了“档案业务指导应当对谁指导、由谁指导”这一看似很平常常的问题.可真要回答,大脑却一片空白,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太合适。深感困惑.特说出来请教大家!也许经过讨论后会得到一些大家相对比较认可的答案.对我们的业务指导实践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G2"到"C2",中美两大国正在努力重塑两国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不管怎样,中美两国利益交融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证明,两国的成功对彼此都利益攸关。合作应成为中美关系的决定性特征5月7日,陈凤英应相关部门之邀,在自己办公室写一篇在三天前闭幕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评论,她用了几个关键词:具体、务实、丰富。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当您看到本期辩题是<我心目中的三个体系建设>时,一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辩题中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呢?为此,请特别关注本辩题的最后一辩.从下期起,<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0.
王先发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1期发表文章,对"文件与档案双重价值论"提出了"困惑与思考",我认为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我这里做几点说明,也可以算作给大家提供点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1.
阿昆 《北京档案》2007,(2):33-33
开场白:光阴似箭,玉犬走了,金猪来了,阿昆给您拜年了."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辩论,就此落幕了.尽管人们对"发现"颇多质疑,可"发现"毕竟还是让档案人为之雀跃,这绝对是大家的共识.从第三期开始,我们换个新辩题"企业重组话档案",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2.
我书桌上有张厚生先生的三本书:一本是1987年1月由他和路小闽同志主编的<情报检索>;一本是由张厚生先生一人主编<信息检索>(修订版);第三本则是由他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5月新近出版的<信息检索>(第3版).这三本书一脉相承,前两本在文献检索课教学界,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好的评价,而<信息检索>(第3版),则可以说是在前两本的基础上"再展新姿",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我的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齐鲁晚报的两位青年记者来采访我,谈完有关小说创作的话题后,他们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最喜欢哪首歌。回答前一个问题时我犹豫了许久,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喜欢韩红演唱的《天路》。"而且特别喜  相似文献   

14.
李平然:您好,王局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王国振:你好!很高兴通过你们的采访,与大家进行交流. 李平然:国家档案局继2008年提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之后,今年5月,又提出了"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请问: "三个体系"建设思想的提出,对今后的档案工作有何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讲述好中国故事"的嘱托,从2017年伊始报纸将每周四的第05版变更为"中国故事",包含"习近平讲故事"、"中国故事"和"众生相"。本文从米克·巴尔叙事学理论的文本、素材和故事三个层次出发,对这一新增版面的三个栏目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叙事上如何立足海外华人华侨,有效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李忱 《中国档案》2012,(2):28-29
2011年年底,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签署了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公布了《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它标志着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对全面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三个体系"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庄庸 《出版广角》2011,(12):39-42
对2011年整个书业的大势进行研判,我个人认为有四个关键词必须掌握,否则无以把握整个出版行业的竞争态势、发展逻辑和未来的趋势。第1个关键词:人变——"物变"和"书变"的关键第一个关键词"人变",是相对于前两年的关键词"物变"来说的。比  相似文献   

18.
记者节已经过去了,记者节期间的一些有关记者的报道令我印象深刻。红网刊发魏青的评论《记者节为啥遭冷遇》,开首一句是:"11月8日是第六个记者节……",《中国青年报》11月9日刊登的《新疆两记者采访遭殴打》消息,开头一句是:"今年是第五个记者节……",而新华网的"热点直击"的新闻是"中国第七个记者节……"到底是第几个记者节,真是越说越糊涂了。今年是第几个记者节,我想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是第七个,也完全不必费多大的劲就可以查到。但是以上列举  相似文献   

19.
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将于2012年8月20至24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新环境新变化",三个分主题及其要点探讨内容如下:一、可持续性与档案为了后代的长远利益而保存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核心。我们是否拥有履行这个使命的能力和实力?能否让档案在数字时代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0.
生在山西,长在山西,在省档案馆做了多年档案工作的我,每每在史海中徜徉,半个世纪前数十年间三晋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往事,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忽然一天,有一个人像磁石般地吸引了我.他是个外国人,在那战火烧焦的黄土地上,不少地方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照片,他的声音.新华社播发的第一篇英文电讯,是由他改定;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第一个英译本,也有他的英文.而他,几十年来已同中国融为一体,他如今就生活在北京!我一定要找见他,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我真恨自己的孤陋寡闻.经过父辈友人帮助,我还真的见到了:两个小时,和他聊天,和他拍照,和他一起浏览历史的山西和现实的山西.他是那么慈祥,那么真诚,而我则不知是激动还是吃惊,顿忽,脑海里只翻腾着几个字:爱泼斯坦!介绍我去采访的友人曾反复叮咛,见了艾老,你应该称呼"艾爷爷",我做到了.而我更迫不及待的则是,立即把这位亲眼所见的传奇老人介绍给与我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