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核心是“寻找人,“把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此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文章首先从“失美“与“求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陀氏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批判力度,而后,在与现代派,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凸现陀氏“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19世纪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创作中受到爱伦.坡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其美学观还是题材的选择,或是对人类潜意识的开掘以及对双重人格的刻画,陀氏都从坡那里受益匪浅——既有借鉴,亦有超越。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萨特和海德格尔一致承认的的存在主义先驱。他的《地下室手记》被视为存在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通过自私自利、心理扭曲的地下人揭示出当今人们堕落的精神状态:强大的惯性让人难以改变以往的生活路线,难以消灭自我并实现爱人如己。因此,人类也就不能走上救赎之路,从而归属上帝,得到基督之爱。从陀氏的有神论存在主义观出发,结合惯性对于重获生存意义的阻碍作用的分析,可展现其探索多年的人之谜语。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扎根于俄国自然派这一文学思潮,但它经历了人物形象的蜕变、现实主义体系的蜕变与思想世界的蜕变。陀氏是一个特殊类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预告了文学思潮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封建农奴制的一切基础急剧地士崩瓦解,资本主义势力正在兴起。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广大劳动人民遭到了无穷的灾难。出身于贫苦的医生家庭、自幼饱尝贫困滋味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熟悉居住在城市贫民窟里的市民的苦难遭遇和思想感情。因而,市民生活便成了陀氏创作的主要题材。他非常正确而真切地反映了这个阶层的各种不同人物的悲惨生活,描写了他们在道德心理方面的迷乱和  相似文献   

6.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心理充满着爱与恨,报复与驯服,自虐与他虐的两极矛盾。陀氏笔下的迷失在爱情之雾中的男男女女生活在受侮辱、无权力之中,他们渴望摆脱自身的屈辱,从无权力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确定自身的权力感、自尊感,价值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俄罗斯经历的文化转型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主要表现为:文学哲学化、双重人格、叙述主体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浅析物质资本决定论向人力资本决定论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本对人力资本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方资本动力论从物质资本决定论向人力资本决定论的演变轨迹,提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由于中国现阶段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因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娄莹莹 《文教资料》2012,(27):105-107
《罪与罚》心理描写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使陀氏成为真正的"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分析论证《罪与罚》精神受虐体现的人文关怀,从扭曲心理的具体表现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可引发不同时代人们对于"人"的生存困境的警醒,激发人们对"人"的尊严与心灵自由的不懈追求以及与之相适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卓然屹立于世界文坛颠峰的伟大小说家。对痛苦的独特人生体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的精神存在看成是世界存在的核心本质,充满激情而理想地"刻画人心深处的全部奥秘"是他创作的最高追求。虽然超越了现实主义文学某些外在的条框,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始终以自己的角度坚守着直面现实、审视现实、解剖现实这一现实主义创作的本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文学景观中,新生代作家以个人化写作的叙事方式,表现他们对于小说与“存在”关系的理解。他们以在边缘处叙述的写作姿态,固定式内聚焦的视角,在强烈的带有个体经验与个体记忆的主观化色彩浓厚的故事中,从特定角度对当下社会和当下个体的生命真实和存在真实进行了多方位的描述和表现,言说了自我对现实的思考,完成了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通俗文艺范式 ,首先体现于“四不像”的文化心态与文艺心理结构 ,即商业心理、自娱心理、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四者等量互扯互动的心理运作。其次体现于“四不像”的叙事形态 :似现实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后现代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鸳蝴、礼拜六叙事而不是 ,似社会经、言情纬的叙事而不是。这种“四不像”的叙事形态乃是典范的通俗文艺的叙事形态。通俗乃人的生命最真实的存在 ,是张恨水自身生命存在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亨利·詹姆斯以其独特的创作理论与小说风格——心理现实主义驰誉世界文坛。《华盛顿广场》是一部写成于作者创作生涯早、中期之间的小说,其中的人物刻画,尤其是对斯洛泼医生这个主要人物的描画塑造,显示出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最早形成的过程与痕迹。研究亨利·詹姆斯及其作品的文章与论著虽多,但极少有专论《华盛顿广场》者。  相似文献   

15.
人际环境、集体气氛、教学气氛、个体心理因素是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营造适宜的教学心理环境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营造与培养创新素质相适应的教学心理环境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组织教学的引导功能,重视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它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中的“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论文阐释了我国现代文学中“人道关怀”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的理论源头,以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实主义话剧主流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外向型戏剧的影响,更接受了西方内向型戏剧的影响。西方内向型戏剧既促使中国现实主义话剧迅速走向成熟和繁荣,真正确立了话剧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又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话剧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旨在揭示审美教育在提高朗读教学效果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作用。重点从审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在朗读教学中建构学审美心理结构及形成稳定的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19.
巴尔加斯·略萨既秉承了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观讲述故事 ,又借鉴了多种现代叙事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创作“立体”小说。为此 ,从“植根于现实”、“钟情于讲述故事”和“致力于现代性叙事”三方面 ,逐层递进剖析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力求对略萨的小说创作观做一个总体的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