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故事是表达展览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包括了“故事”和“讲”两个含义:“故事”是叙事内容;“讲”是叙事方法,是对故事再创造的过程。讲好故事除了选择一个好的内容外,还需要设计好故事的结构,选择好讲故事的载体。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围绕实际案例从博物馆、科技馆展览的叙事结构、叙事载体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利用展览的空间特性植入故事、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2.
李政 《青年记者》2017,(20):76-77
纪录片是一种与电影相伴而生的影像叙事文本,也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①综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故事化”是其经久不衰的呈现技巧之一.从学理层面讲,“讲故事”属于叙事学的范畴,其本源来自于对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按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观点,叙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话语、故事和叙述行为,在叙事文本和想象世界之间存在着“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②叙事者采取何种视角、使用何种语法规则,以及如何呈现事实来建构故事,直接关系到叙事客观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文英 《现代传播》2017,(11):102-105
探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机制,可从叙事伦理表达机制、时空叙事机制和"元叙事"传播战略等方面展开。叙事伦理机制体现在讲故事的策略和叙述伦理;时空叙事机制强调突破传统叙事形态,关注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延展性;"元叙事"传播战略侧重于话语表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互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应超越西方文化表征体系,建构叙事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倒金字塔式新闻叙事模式,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更加丰富,主要包括菱形式、蜂巢式和钻石式三种。在新媒体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政治传播理念需要准确把握这一政治传播理念与新媒体语境之间的关系,即从领导人开始的中国故事表达、国际传播"转译机"中的中国故事以及国内舆论引导助推器的人民故事;同时,要遵循以下新闻叙事模式,即报道体量的碎片化与切入角度的细化、彰显人文的情感诉说以及协同化传播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6.
孙琦  许可 《新闻知识》2012,(4):68-69,71
"叙事范式"是沃尔特.费希尔提出的关于人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理论,它从修辞角度研究叙事作品,并将其看成社会影响的一种模式。本文以"钱云会事件"为例,运用叙事范式的相关理论,阐释媒体如何构建一系列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可信性的"好故事"来迎合受众,进而影响并引导受众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广播新闻事件。凸显的主要元素为事件的过程、事件中的人物命运和情感,注重对新闻要素中原冈和怎么样的阐发。它主要是吸收了新闻和故事两者之间所具备的要素的交叉和互补的特点,形成了广播新闻叙事故事化的特点。这是近年来在广播新闻界积极尝试的一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8.
何纯  张海寅 《新闻界》2006,(2):115-116,118
在叙事学中,叙事情境指的就是叙事角度,是由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不同关系构成,相当于是关于叙事视角的分析。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因此如何讲述直接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得到实现。表现在文本上,叙事情境是叙事者为了获得某种阅读反应而采取某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本语境。表现在受众方面,叙事情境表现为一种接受时的感受。如此而言,叙事视角固然是构成叙事情境的一大因素,然除此之外,对素材的处理、语言、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等都是构成指定叙事情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主要体现在文学领域,或如杰姆逊所言,叙事最好的研究对象是故事、传说和小型的文学作品。但对新闻文本而言,叙事也同样重要。经济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中,采用何种叙事手段和话语策略与传播主体所追求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笔苦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媒体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报道及其效果为例,分析叙事策略对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融合新闻不仅需要回到新闻本体,回应社会议题,同时也需要在叙事形态上有所创新,创设友好的用户体验,如此才符合社会化传播的逻辑要求。本文立足于融合新闻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本形态,聚焦"一镜到底"这一典型的融合新闻叙事结构,研究"一镜到底"故事线上的多媒整合方式。融合新闻的"一镜到底"叙事结构,主要包含镜头位移、空间调度、场景推拉、界面引导四种类型"。一镜到底"的叙事,强调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元素协同对话,共同打造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流动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1.
陈铭 《出版科学》2021,29(1):79-87
新媒介研究迄今很少探讨用户如何理解呈现在他们面前的非常零散但又纷繁复杂的文本.微博新闻等新媒介文本通常并不完整、清晰地呈现传统叙事所应包含的全部要素和信息,因此其空间表征往往是含混、不具体的,需要用户通过创造性阅读,才能将初期浅显、不完整的叙事逐步转变成可理解的、连贯的、有意义的叙事.本文以微博新闻文本为例,阐述其叙事结构特征及叙事空间,着重探析用户主体性对微博新闻叙事建构的必要性,以期为理解新媒介文本的叙事机制提供新的思考路向.  相似文献   

12.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光 《新闻界》2012,(7):24-27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节目内容故事化"渐渐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形式。地方台打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故事类新闻节目,这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节目,就是辽宁卫视打造的《王刚讲故事》。本文以《王刚讲故事》为例,分析新闻故事类节目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4.
叙事是新闻业务的核心,它是新闻从业者利用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符号组构形成文本的一种社会活动。传统的新闻叙事研究侧重于从新闻文本出发,进行形式和操作技法层面的研究和归结,本文主张把传媒生态理论引入新闻叙事研究,以便研究者洞悉影响新闻文本形成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从而厘清新闻叙事的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15.
修辞学和叙事学具有内在的关联结构和通约逻辑。有别于经典叙事所擅长的语言修辞模式,数字叙事客观上呼唤“数字修辞”这一全新的修辞理念。所谓数字修辞,意为面向数字文本的一种修辞观念、形式与实践。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原理,可以从修辞本质、修辞语法、修辞情景和修辞效果这四个维度加以综合分析。在修辞本质方面,融合新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劝服模式,越来越多地转向界面引导,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引导式生成,即在用户的参与中实现某种“共享”的意义生产。在修辞语法方面,融合新闻通过语义规则维度的程序设定、文本结构维度的时空操控、意义路径维度的情节决策,重构了一种基于互动的叙事语法。在修辞情景方面,融合新闻的情景修辞主要体现为对故事情景的创设,对新闻现场的模拟,以及对混合情景的再造,从而在情景维度上重构了文本语义感知的元语言系统。在修辞效果方面,融合新闻沿着文本故事和体验场景两个维度,拓展了新闻叙事的情感向度,构建了一种基于情感认同的现实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交互叙事是利用数字媒介交互性特性展开的叙事方式.用户不但接受作者创作的叙事文本,还可以对文本作出反馈,形成新的叙事内容.与传统媒介叙事的单向交流不同,用户的参与改变了文本意义的流动路线,因此交互作品具有双向交流结构.西摩·查特曼在传统叙事"作者"作品"受众"三要素基础上细化单向叙事交流结构,指出:在真正作者和真正读者之间,还有一个详细的"叙事过程",由隐含作者、叙事者、叙事接受者和隐含读者构成,真正作者对意义阐释起主导作用.尤迪本-阿里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交流结构,明确指出数字媒介中受众身份的变化:除了接受叙事创作者的意图,还作出反应,参与意义构建,改变叙事系统,所以将交互叙事交流结构分为初始交互阶段和返回交互阶段,同时厘析叙事者和叙事接受者在叙事中受到的限制条件.交互叙事具有多线性、超文本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叙述者和叙事过程复杂.双向交流结构作为分析交互作品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模型,清晰地阐释了交流过程存在的各个角色和环节,描绘完整的交互叙事过程,剖析角色受到限制的条件,为分析具体的数字交互作品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指导,有助于交互叙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故事化叙事是一种利用设置悬念、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事件的新颖叙事方法,它通过有趣巧妙的叙事技巧将文本要素融入功能场景中进行再加工,丰富文案内容,扩大传播效果。研究以现有涉农类电视专题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故事化叙事的影响因素、艺术表现和多重表达维度,并针对其选题、内容及表达困境,提出叙事优化策略,为涉农类专题片制作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创作视角,促进其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叙事中,新闻叙事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的身份以及在新闻叙事中所表达的方式和参与程度,决定着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即是对"声音"的研究。新闻就是说话——告知信息、发表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叙事学"概念以来,叙事学这门研究如何讲故事的学问,一直较多停留在文学语言的研究层面,鲜有从平面图像出发探究图片是如何言说世界这一事实的。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高地,而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诉求的图片故事,也愈来愈受到报纸、杂志的青睐。而摄影的叙事功能作为一种基本的客观形态存在于摄影美学的各个细枝末节,为摄影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本文试图从叙事理论的角度探析图片故事在建构一种"言说"的过程中表达了怎样的美学内涵,以及是如何体现这些审美特性的。  相似文献   

20.
叙事为新闻业务的核心,指的是新闻从业人员使用信息处理技术和采集技术,将符号组构为文本的社会活动。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着重新闻文本,从操作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结和研究。本文将传媒生态理论融入新闻叙事,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文本的作用机制和形成因子,最终了解其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