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市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地方本院校"市政管理学"教学中存在教材建设滞后、教学模式与学科特点不匹配、实践教学的水平较低、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新平台缺失等方面的问题。需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市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是以"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管理现代化"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保险是城镇化建设的有效助推器,有助于破解城镇化建设难题,保险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应从六个方面着手: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接续为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协调发展;以健全农业保险体系为支撑,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提升保险服务为支撑,推动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完善巨灾保险为支撑,强化新型城镇化巨灾风险管理;以保险业参与承接公共服务,辅助政府创新公共管理方式;以保险资金融通为支撑,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农村城镇化历史进程,从"土地城镇化"提升为"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是"新型"之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一、"融"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背景1.学校的性质所决定。"城镇化进程中学校"是指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农村学校逐渐向城镇化转变的学校。它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都处于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学校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需要不断融合的问题。唯亭学校既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学校。学校面临着城镇化推进的可持续性、生源的复杂性、校内外认知的融合性、教师水平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亟须创新"城镇化"道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双赢。本文从研究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和量化评价出发,探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将"生态文明"贯穿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期为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键在教育。"2014年5月16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研究员在"新型城镇化的教育战略与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如此表示。专家把脉:教育为城镇化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化"中,工业化是核心,起主导作用;城镇化是引擎,起引领和推动作用;农业现代化具有基础地位,起基础和支撑作用。"三化"间的关联及其互动作用机理表现为: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反过来又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从而推进"三化"互动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对云南城镇化建设进行必要性分析,说明城镇化是改变云南落后状况、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根据云南省情,对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针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与"伪城镇化"现象的恶性循环等主要问题,提出适合云南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其中的城镇化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随之召开的两会再次掀起城镇化的热议浪潮。"城镇化"已经上升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亦成为推动我国未来高速发展的一条主线。归纳总结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未来方向,对于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是"人的城镇化",推进"人的城镇化"必须首先明确"人的城镇化"究竟是什么人的城镇化。在现阶段,"人的城镇化"所说的"人"不是泛化意义上的一切人,其主体人群是农民工,此主体人群的城镇化关键在职业教育,服务于"人的城镇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关键在建立分层分类的职业教育等八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城市社会学"教学中增加"社会融合"内容,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教学实践以"两个核心概念、两个基本理论和四条社会融合路径"为主线,帮助学生构建起社会融合的基本知识体系。笔者认为社会融合教学内容可独立成章,放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章节后讲授。  相似文献   

12.
文本采用非参数核密度方法对2005-2013年新疆城镇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模拟新疆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在时间维度上,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镇化经历了一个剧烈的波动过程,以2000年为拐点;2005-2013年新疆城镇化分布的演进趋势表明,新疆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地区差距明显扩大。在空间维度上,根据城镇化水平及其增速,将新疆各地州的城镇化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低-低"型四类地区。第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外向经济、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起正向促进作用,资本投入、外向经济均对城镇化中前期的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行政力量、消费水平、水资源充裕程度对城镇化起负向抑制作用,行政力量、消费水平在中前期的影响均较大,水资源充裕程度在后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政策的引导,西部农村小学涌现大量"小班",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小班化教学对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笔者提出增加经费投入、变革教育理念、完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评价等增强小班化教学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西藏林芝地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呈现出"双向性"推动作用,但在给本地经济带来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全新挑战。因此,未来林芝城镇化发展应以巩固加强新兴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以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以中心城镇与小城镇共同发展为途径,以此系统推动西藏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当前的着力点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各项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人口非农化并表现为"伪城镇化"和"半城镇化"现象。因此,逐步消除这种现象现在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关键。基于此,采用系统分析法,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阶段和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出发,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可提出很多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合理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学生逐步流向了城镇、城市,农村小学的生源数量日益减少,"麻雀小学"应运而生。"麻雀小学"虽然生源数量少,但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提升教学成效,全面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实践认知,教师应该积极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整体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有效性,全方位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湖北"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产生的。"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城镇化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合作共赢的原则,走相向发展、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之路。"红河谷"生态城镇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对湖北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湖北构建中部战略"支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人口市民化为核心,引导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教育既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又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绿色引擎"。基于此,辽宁省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释放教育发展活力,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外溢效应,助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多种动力机制和空间特征,我国的城镇化有着自己特点。中国式的城镇化中虽然也有市场和民间力量,但更多地表现为政府主导的推动机制。空间上以跳跃式的城镇发展模式为主,开发区以及新城新区的建设使得中国式的城镇化在空间发展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城镇化"推进模式"下,土地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农村土地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解决好农民进城的第一桶金,是中国式城镇化"推进模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5—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Ⅰ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正向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的发展趋势;Ⅱ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子系统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为:效率比重系统>就业比重系统>产值比重系统;Ⅲ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整体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赣北>赣中>赣南的地理空间特征.本研究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