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人语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版面设计就必须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我们到报刊亭(虽然已经所剩不多,看电子版也一样)一看,就知道版面设计有多重要。当然,版面设计从来也不是仅仅为了简单好看,它和内容一起融合构成了每一种报纸独特的"面孔",甚至,当我们提起一种报纸,它独特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2.
黄剑 《新闻实践》2003,(8):57-58
新闻事业的发展当前已经进入"策划时代",不注重新闻策划,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会逐渐降低,甚至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在报纸的所有版面中,作为封面版和要闻版的一版策划无疑是最重要的,作为要闻版,它是报纸的"龙头";作为封面版,它又是报纸的"橱窗"。那么如何策划,才能使晚报一版发挥"龙头"和"橱窗"的双重功能,在竞争中获胜呢?一、充分利用时效优势,及时策划群众关心的热点如今,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并不多见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抢发新闻才是各大媒体的主要竞争方式。对于晚报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下午出报,因此多策划当日新闻成了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的眼球,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党报的一版也就是要闻版既是整张报纸的"门面",反映报纸的基本风格和特色,又是整张报纸的"龙头",集中刊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报纸是一桌宴席,稿件是"报纸"这桌宴席的原材料,那么编辑便是将这些原材料加工成菜的"厨师",而"栏目"就是将原材料变为宴席不可或缺的刀工和调味品。栏目如何设置,不仅能体现出报纸的主旨、编辑的观点,也能让记者、通讯员,尤其是新手通讯员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如何设置栏目,其周期如何安排,如何以与时俱进的新闻意识,不断推出新栏目,替代旧栏目,使其更符合新闻这"新"的要求,则是编辑功底所在。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的冬天来了!"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内都市类报纸中一直回荡着这个声音.如果说2005年对很多都市类报纸的同行来说是寒冷的一年,那么这一年,对<都市快报>等都市类报纸的摄影记者来说,冷得尤其刺骨.  相似文献   

6.
报纸副刊“突围”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慧 《新闻实践》2009,(7):8-10
辩证地看,报纸副刊"式微"之征兆,正是孕育其新的发展机遇的催化剂.如果说"适应力"更多的指一种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力的话,那么报纸副刊的竞争力就是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吸引读者、影响读者的能力与实力,当然这也是报纸自身文化扩散和品牌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最早被称为"深喉"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前二号人物马克·费尔特,他把"水门事件"透露给媒体,并最终把美国总统尼克松逼下台。"深喉"由此改变了美国新闻业,使秘密消息来源登上了"大雅之堂"。从此,这个处于灰色地带的"深喉",成为给媒体提供重大内幕新闻的线人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界把新闻产品视为"易碎品",<纽约时报>前副主编罗伯特·赖斯特就曾说过:"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那么今天的看法就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媒介融合的特征表现为一件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融合多种信息格式,通过新型终端显示出来的"大媒体系统",那么,就目前的媒介表现形式而言,数字报业将报纸和网络两种形态结合起来,共同运用于新闻产品的生产之中,各取所需、物尽其用的多介质传播模式,实质上已具备了"媒介融合"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一版是报纸的脸面,直接反映一张报纸的形象。“脸”上有神,“脸”上出彩,才能使整张报纸有吸引力。 我们党是郑重的党,严肃的党,又是充满朝气,富有创造性的党。党的这种形象,应当在党的机关报上尤其是一版上得以全面体现。从党报反映党的形象的高度来认识,如果说,大局、导向、严谨,应当视为生命,牢记在心,那么,生动、活泼、新鲜,也应当牵肠挂肚,不可忽视。 我们说,一版最重要,一版也最费力。但往往实现高出一筹、确保万无一失的辛勤努力却落个沉闷、呆板的读者评价。我们不能埋怨读者,而须改进自身。 毕竟是一分耕耘一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证券市场投资者队伍的不断扩大,证券版逐步成为报纸中阅读率最高的版面之一,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的广告客户。因此,办好证券版对于每一家报纸来说都相当重要。 如果说报纸的版面像一张脸,那么标题就如同脸上的眉毛和眼睛一样重要,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各家报纸证券版的标题制作水平,普遍低于其他新闻类版面。 目前证券类稿件标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证券稿件标题制作水平普遍较低呢?首先,证券类版面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各报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期。虽然深圳、上海两地的报纸多在1991年前后就试办了证券类版面,但是…  相似文献   

12.
营造版面设计的风格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造报纸的版面风格,拥有自己独特而生动的版面"语言",才能够吸引读者。版面的风格正是报纸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人们在浏览报纸版面,看到其形式上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内容上的独特性。那么,如何打造属于一张报纸的独特版面风格?这就要求版面编辑创造出带有丰富"表情"的版面,新闻版应力求清晰、沉稳、大气,体现新闻内在的分量和震撼力;经济版要活泼生动,巧用照片、漫画及图表,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经济信息和知识;生活副刊版则应热情时尚,通过充满趣味的编排设计方式,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时评,不只是媒体的一个产品,更是媒体吸引受众的焦点、扩大影响力的重点,也是提升媒体竞争力的着力点。越来越多的报纸开设了时评版,有的已做到一天一个版。为做好时评版,《厦门日报》的做法是通过接"地气"、通"民气"的本土化、草根化操作来旺"人气",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在’92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凡读过报纸的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新疆报纸的脸面变了,新疆报纸的版面活了! 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精神商品的话,那么版面就是这商品的包装,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群众喜爱的大众传播工具的话,那么版面就是使这种工具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手段。并把版面改革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而这种版面改革又主要着眼于对以往传统版面定势的突破上,新疆报界对乌洽会的报  相似文献   

15.
翻看投递员送来的一叠报纸,有时报纸中缝一边朝外,有时上下颠倒,让人读报时很不方便。一份报纸,多的几十版。投递员分发那么多报纸,要求他们份份"套摆"清爽,确实不易。但,报纸也是一种商品,同样有个质量问题。报纸的分发,除页码按序有  相似文献   

16.
刘洁 《今传媒》2012,(10):153
正常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纸"、"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报纸承载着记录当下成为历史的责任,报纸与历史是"近邻",但是,中国当代报纸修史的很少,《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就是这"很少"中的一部著作,它面世本身就显得有些特别。中国记协原主席、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认为《深  相似文献   

17.
副刊是我国报纸的传统特色,它使报纸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新闻纸,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多样的形式,强化了报纸传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我在《京郊日报》主持副刊部的工作,强烈地体会到,报纸副刊经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副刊(在第四版),有三种,一种是文学副刊"喜鹊",一种是文化体育副刊"文作乐园",一种是国际国内副刊"中外时讯"。这三种副刊补了《京郊日报》其他三个版的不足,发挥了思想和文化宣传的指导性,提供了其他三版所不具备的娱乐性和更为丰富的知识性,受到了京郊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英国报界有句名言,…  相似文献   

18.
一版代表着报纸的立场、观点,也反映着报纸的质量、水平。如果把一份报纸比作一个人,那么要闻版就是这张报纸的"脸面"。在新闻实践中,我们要闻版立足端庄、秀丽的特点,在标题制作、图片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的封面版如同报纸的"脸面",一张报纸的"脸面"漂不漂亮,是显示办报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报都把封面版做得美观大方。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能彰显媒体责任,吸引读者的眼球。作为地市级晚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不少媒体都在新闻采写、版面设计、稿件编排等方面下功夫。作为一张报纸"脸面"的封面版,如何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发挥引导读者的功能,需要编辑具备几种意识:多策划、本土化、增创意。  相似文献   

20.
正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眼睛,眼下几乎每家报纸都开设有新闻时评类版面。纵观这些时评版面,大多数言论是些"大路货"、"别人嚼过的馍",还有的是"烫剩饭",常常是"千报一声",读者不仅不爱看,而且有意见。《汴梁晚报》在刚开始创办时评版时,也没能跳出这个怪圈。2012年6月4日,《汴梁晚报》对时评版动了一次"大手术",正式创办《锐声音》版(2013年1月改为《汴梁·声音》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汴梁晚报》时评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围绕大局,踏准新闻节拍;紧扣热点,强化民生视角;深度评析,突出本地声音。牢牢把握住了正确导向,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实现了新闻与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