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写作个性,具体来说就是中学生在应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作文形式,诸如表现在思维上、语言表达上、构思上以及文体专擅上的个性化。而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于是乎“众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共性文章随处可见。本文拟就中学生写作个性培养的问题谈谈我的四步法:一、解放心理,激活思维学生个性心理及其思维的活跃是其形成写作个性的根本,思维受到束缚,就无从谈个性,所以教师首先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施展个性化的写作空间。1、增强写作自主性在组织作文教学时,教师可采…  相似文献   

2.
滕保中 《现代教育》2014,(11):97-97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现在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令人堪忧。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缺乏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是根治当前中学生作文弊病的一剂灵丹妙药。作文的生命力就在于具有作文独特的个性。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而‘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既然写作是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那么,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倡导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赵志良 《考试周刊》2010,(43):71-72
现在中学生写作多数存在缺乏个性的毛病,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作文难以出彩,千篇一律。实际上很多学生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只要选准角度、选用最佳材料、注重语言锤炼.完全有可能写出个性飞扬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薛晓辉 《现代语文》2006,(4):105-106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现实中“对写作的束缚”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仅表现在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上,还表现在对作文的评价上,因此在呼唤作文个性化的今天,同样也呼唤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有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即或在文章观念上有新的突破,或在写作题材上有新的拓展,或在表达方法上有新的探索。突破性是作文创新意识的突出标志。  相似文献   

7.
李加超 《考试周刊》2010,(33):64-65
因势利导地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品质,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能作文"的热情,让真话、真情、真思想、真生活充溢于个性化作文中,是作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自由而个性地表达,灵活而创意地展现,才能改变中学生的畏难情绪,移植个性化写作的理念,让其个性风采飞扬于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文写我心.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但要写好“话题作文”也并非一件易事。由于“话题”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而材料的遴选、题目的拟定、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章主题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9.
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中学生个性化写作如今正是如日中天.个性化写作的确给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中学生写作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随着对这一现象讨论的增多,一些有关个性化写作的模糊认识也渐渐浮出水面。个性化写作,这个属于当代中学生的概念.确有需要澄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学生个性的自由驰骋,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个性,是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中学生写作障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心理障碍,第二语言障碍,第三技能障碍。其中语言障碍指的是语序混乱、意思含糊、语汇贫乏、缺乏表现力。作文靠的是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写语言,语言存在障碍,作文也就根本谈不上了。所以克服语言障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同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中学生个性化写作。如今已是如日中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当中既包含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不满,也包含着出于各方利益的炒作。诚然,个性化写作的确给当下的中学作文教学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中学生写作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但随着对这一现象讨论的增多,一些有关个性化写作的模糊认识也渐渐浮出水面。个性化写作,这个属于当代中学生的概念,确有需要澄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有三难:动笔难,写好难,出新意更难。中考及高考场上真正能将一篇文章写得文辞畅达思路清晰且个性鲜明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大部分学生写出的作文如出一辙。这就反映出当前我国中学生作文教学的一个令人堪忧的尴尬现状:生产出了一大批易拉罐式的写作主体。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种常规式的训练方法———教师命题,给一范围,让学生在圈内被动作文。这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肆意创造的个性。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写作水平难以提高,而且连写作兴趣也日渐湮灭。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但是在作文教学中,似乎存在理念与现实的脱节: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的模式依然占据绝对地位,不利于写作水平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成长。本文就结合具体写作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提高课堂效益的同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享受写作过程,写出个性。  相似文献   

15.
喻能友 《学语文》2014,(1):59-59
中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动机缺失,兴趣低迷,方式机械,没有生活、实践、体验的现实基础,多为应试化的拼接式的写作,如此局面令人堪忧。据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种策略,以就教于热爱作文教学者。  相似文献   

16.
计芬 《现代语文》2009,(3):132-134
一、作文中两个性类的区别及当前教学指导中的偏向 1.区分写作教学中的技术性类和心理性类 中学生写作,其整个完成过程包含有两个性类。 写作的技术性类是指写作者为了完成作文创作任务而必须考虑的技术性活动。它包括作文创作活动过程必须考虑的诸如文体格式、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文句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等基本规则要求方面。掌握了技术性类的基本规则要求,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文体要求,明确主题要旨,才能做到语言规范、得体、准确。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对中学生写作提出建议“写作首先是练习一种与社会、与人沟通的方式,如果学会了很好的写作技能的话,实际上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这是健康人生的重要开端。”从余先生所说的一番话中可见写作技能的重要性。为此,对于教师来说,增强中学生写作技能的方法有必要再作探讨。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一面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新理念,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外,还可以参考和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对于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有三种基本表现形态,或在文章的观念上有新的突破,或在写作题材上有新的拓展,或在表达方法上有新的探索。观念突破是指中学生在作文中提出新的观念或对传统的观念提出异议。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发展的观点看,社会不断进步,观念相应更新,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而青少年最少保守思  相似文献   

19.
作文历来都是中学生头痛的事情。从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来探讨教师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学生该如何进行作文训练,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从而喜欢上写作,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从作文的本质而言,作文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要给学生写作的自由,必须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必须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作文环境松绑。因此,作文应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现我的自在之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让学生创新写作、宽松写作。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农村学生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困境,才能彻底走出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