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洛霍夫是一名对生命极为敏感的作家,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展示了顿河哥萨克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并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现实的思索和追寻中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激情的张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以及生命归宿的营建等生命意识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使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2.
肖洛霍夫是一名对生命极为敏感的作家,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展示了顿河哥萨克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并以强烈的现实精神在对现实的思索和追寻中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激情的张扬、对生命悲剧的感伤以及生命归宿的营建等生命意识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使其充满着对生命的热切关怀。  相似文献   

3.
品位课堂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充满激情的并且是和谐的生命形态,是遵循一般规律,遵照师生共同的生命需要,追寻生命答案的过程,因此,课堂的表现应该是师生平等互动的,激情迸发的,灵魂展现的一种生命形态;应该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给  相似文献   

4.
张红运 《天中学刊》2005,20(6):29-33
人们习惯于"老庄"并提.其实,在生命意义的哲学层面上,老子与庄子的生命意识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老子追寻的是本源意义上的生命的自然而然,是一种纯粹的自在状态;庄子的生命意识源于老子而又别于老子,他从更高的理论视角将生命的意义定位于超越自然而然的精神自由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张人利 《上海教育》2007,(6A):58-58
教师需要激情,学生需要激情,语课堂教学更需要激情。我想,只要我有对生命的激情,有对这份始终挚爱着的教育事业的激情,一定能用我的激情来打造充满激情的语课堂,让学生感受意犹未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的理想学校什么样?从学校的未来意义和价值追寻角度看,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聚焦当下,我们还是从一所学校说起,这就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鸡西九中)。学校秉承着生命教育理念,以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成全生命、欣赏生命并敬畏生命为教育的出发点,抵达让每一名师生都绽放出生命光彩的至高点,让教育成为一种自觉的生命追寻。我们从其现实基础出发去探寻成为理想学校的密码——学校的价值追寻。一、价值追寻的显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解读"环境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学已成为世界之交重要的学现象。由于仓促追寻社会生活的主流话语,环境学在理论命名上仅以简单的题材分类为依据,缺乏缜密的学理演绎和界定,而在创作上虽然洋溢着对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回归自然的向往等精神特性,但多数作品深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意识仍然缺乏足够的个性化、审美化体语。  相似文献   

9.
肖俊元  熊强 《湖北教育》2004,(19):23-25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人在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生活就是生命的亲历和体验,是理想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价值追寻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时,我们将发现,人不断生成着。在各种关系中,人不断追寻自我确证、追寻生命意义感。以此种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主体观,应自觉地实现时间、空间和工具的个人意义的生成。并实现教育自身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意识”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萧红的短篇小说经典《牛车上》的解读,层层剖析与透视萧红独特的生命感悟与生命意识:人生和生命既充满着广漠的悲哀,让人深感萧索与厌倦;同时又洋溢着欢欣和喜悦,让人如此深切的爱着。萧红这种在现实的废墟上构筑生命“伊甸”的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的追寻就体现出了萧红的深刻,萧红的人生和小说也因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魏晋玄学“悲为美”:的缘起:“悲”从音乐进入文论,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作为贯通审美体验的“悲”、“美”,寓有魏晋士人对生命本体的探询,彰显着他们对理想人格的追寻。  相似文献   

13.
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体验是生命个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以生命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就要成为个体建构精神世界和追寻存在意义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转向动态生成的具有个体性和境域性的知识观.实施走进生活世界的整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着理想化、泛政治化、工具化与知识化的现实困境,疏离了丰富生活底蕴的思想政治理论蜕变成枯燥干瘪、空洞抽象的道德教条和行为戒律。打造充满知识与智慧,洋溢着激情与梦想,绽放出生命光彩的生活化课堂,实现教育由知识授受向建构精神家园、追寻生命意义的路径转换。  相似文献   

15.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诗意的追寻需要激情的支撑,语文课只有激情涌流,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并以情恬情、将心契心,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那么,在语文课上,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之火呢?笔者结合一些教例,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王慧敏 《教育探索》2012,(4):122-124
大学生的生命道德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质量和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目前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缺失不仅导致了大学生的对生命意义的迷失,也导致了大学生中的伤害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应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应引导大学生走向人生的美好和完善;应教育大学生自觉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彰显自己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尤其十六七岁花季般的少男少女,正是诗情画意的妙龄,也正是诗歌教学的契机——让现代诗歌的美好意境渗入师生的心田,让语文课堂涌动师生生命的激情,成为语文诗歌教学的情感动机。  相似文献   

18.
田伶俐 《师道》2007,(5):6-6
教育是以激情感动激情,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生命点燃生命的事业。教师需要在厚重的人文内涵的感召下,培植起直面心灵的信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小说浸润着浓烈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论文以生命意识为视点,从生命价值意义的沦落、生命本体意义的虚无、荒诞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来追寻萧红作品艺术魅力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0.
哲理散文作为"学者散文"的一个分支,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既有哲学的思辨性与谱系感,亦兼具文学的多义性与开放性,在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及对生死的凝思中,又渗透着一种宗教的虔诚气息。文中分析了这一流派的三个代表人物:史铁生、刘小枫、周国平。他们的散文以澄澈的慧心驯化痴心,用哲学的智慧疏导激情,在气质相近的读者中引起了深广的共鸣。这类散文的存在,可视为对中国传统乐感文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