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侵害他人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是民法上有名的争论问题。我国在制定民法典时,应该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借鉴外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经验,将侵害他人债权纳入侵权行为法之中,以完善侵权行为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京东和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纷纷赴美成功上市,让人们对电商发展的未来寄予了更大的希望,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消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传统交易方式的改变,在网络上的商标侵权行为愈发多见,而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商标立法比较滞后,学界关于网络环境下商标间接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责任的承担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只有及时正确地界定网络环境下商标间接侵权行为,才能一方面维护好网络服务提供者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另一方面也充分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实现二者利益平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侵权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违反“通知与删除”规则下与网络用户就扩大部分的损失的连带侵权责任,为网络侵权案件中各方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界定以及责任承担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好意同乘侵权行为,国外立法与研究多倾向于减轻机动车辆供给者的赔偿责任,我国现行立法对此暂无规定,司法实践与学界普遍认为好意同乘并不是机动车辆供给者的免责事由。该文重点探究好意同乘侵权行为的内部关系,从而明确其价值导向、归责原则、具体处理规则等问题,旨在对好意同乘侵权行为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越来越青睐的一种高效信息传播方式,同时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和非中心化也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出现新的内容:侵权形式多样化,原被告身份如何确定,侵权案件如何管辖等,这些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作为网络中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问题。由于此问题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学界争论颇为激烈,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更是大面积空白。本文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作浅显研究,为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法律现象和后果影响已经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一般原则和实践中的赔偿情形进行探讨,并从实践角度对《侵权行为法》提出了立法和司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加以研究,从侵权行为法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入手,对侵犯著作权的界定、责任构成进行深入地研究.在分析、检讨我国著作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学者对侵犯著作权之行为所持的观点的基础上,参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体例,得出过错并不是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加以研究,从侵权行为法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入手,对侵犯著作权的界定、责任构成进行深入地研究。在分析、检讨我国著作权立法、司法实践及知识产权学者对侵犯著作权之行为所持的观点的基础上。参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体例,得出过错并不是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网上证券交易作为证券交易的一种交易形式,在带来便利和快捷的同时,相应地给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问题。作为网上证券交易发展历史较短的我国,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实践逐步增多,其中的民事侵权行为也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相应的民事侵权的立法和司法的完善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雇佣关系的存在是雇主在雇员侵害第三人权益时承担替代责任的前提,因此判定雇佣关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然而我国法律却始终未对雇佣关系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我国未来的立法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及理论学说,以控制监督标准为主,辅以组织标准、利益归属标准等其他标准;全面考量雇主替代责任的理论基础,明确雇佣关系的范围应该主要为经营性雇佣关系;同时将帮工人侵权责任统一规定为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侵权行为适用雇主替代责任;对于劳务派遣中雇员的侵权行为,应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雇主,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1.
避风港规则作为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免责条款,在调整网络服务商与版权人的平衡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并适用这一规则却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通过对170份裁判书的实证分析,发现此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北京和上海法院是受理案件最为集中地区,案件上诉率高于一般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案件数量呈现一个倒U型曲线,案件呈类型化趋势,原告总体胜诉率为87.06%,平均赔偿额为2.29万等。在此基础之上,对各地法院如何运用避风港规则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提出了促进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商利益平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依据。但当下鉴定文书良莠不齐,重复鉴定、矛盾鉴定频出,极大地损害了审判的公正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科学、恰当的司法鉴定管理机制。为此,除了积极推动立法进程,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建立制度保障外,更要加强法院的职权监管,发挥庭审质证审查功能,深化咨询、审核功能,从而有效控制鉴定事实,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回避制度是应司法公正的需求而设置,是自然公正原则于现代法中的引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在立法规定及实践适用上对司法公正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回避制度从法理基础、回避对象、程序、条件等诸多方面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适用和完善回避制度,文章结合审判实践,通过对民事诉讼中回避的对象和程序的比较研究,探讨健全和完善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行政裁量权的永远存在,意味着对行政裁量的控制是个恒久性的问题。行政法学传统的观点认为,依靠立法权和司法权来监督和控制行政裁量,即可达到最佳控制的效果。然而,在实践中,虽然立法控制和司法控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而行政程序控制理论的出现,弥补了立法途径与司法途径的不足。相信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者控制的结合,能有效监督行政裁量行为,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网络监督权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通过网络行使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也存在着侵害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名誉、干预司法独立等弊端。完善公民网络监督的相关立法、提高广大网民素质、发挥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对网络服务商的监管及运用过滤技术,是对公民网络监督进行法律规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WTO条约解释体制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两个部分。立法解释有着独特的制度设计。立法解释的应然地位与实然地位迥异。实践中,立法解释往往形同虚设,主要是由于争端解决机制的冲击、立法解释本身缺乏有效的启动机制和WTO政治决策进程低效。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作为刑事被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大多数国家作为一项基本宪法权利予以确认和保护,反思我国相关刑事诉讼立法关于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保护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陷,建议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推进我国刑事被追诉人迅速审判权.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中"防卫性"成立条件的具体认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刑法制度的规定和多家专家学者的精辟阐述,尤其是紧密结合六起涉及到正当防卫问题的实际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进行实务剖析和论证,并力图在法理和立法、司法特别是司法适用角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对司法权力进行制约,保障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对刑事自诉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自诉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完善刑事自诉案件法律监督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陪审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存在诸多缺陷 ,学术界就其保存或废除展开了讨论。陪审制度在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民主、完善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所以“废除论”不可取。同时 ,“陪审团论”由于脱离了我国基本的历史与现实 ,因而也是不可取的。那么我国陪审制度的出路何在呢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