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哲 《未来与发展》2009,30(4):78-81
在当今知识生产力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由知识资本扩张与积累而形成的区域知识资本优势是区域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知识资本扩张的现实载体是区域知识创新网络。因此,构建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是培育区域知识资本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现实途径。文章最后以安徽省会经济圈为例。对区域知识创新网络构建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知识的企业观入手分析有关知识的各种讨论以及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知识管理战略的角度阐述了知识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战略的机制,并根据企业内外三个区域的九种知识转移路径,构建知识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知识的企业观入手分析有关知识的各种讨论以及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知识管理战略的角度阐述了知识创造竞争优势从而形成战略的机制,并根据企业内外三个区域的九种知识转移路径,构建知识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区域创新的基础资源,本地意会知识正成为区域发展和竞争优势之源,是本地能力构建的基础,企业等主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知识溢出,特别是本地意会知识是导致企业集群的重要原因,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机制强化了企业空间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在回顾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应考虑建立面向新时期新的竞争观。其次分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知识积累所形成的特定知识优势,企业特定知识优势提供了企业参与竞争的内在的核心基础。最后提出了企业应注重树立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观,并对这种竞争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思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知识转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转化的一般过程,进一步研究了知识转化中粘滞知识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知识转化的机理并构建了一种知识转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论战略信息系统与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晓聪 《现代情报》2004,24(10):168-170
传统的战略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模仿而难以维持。本文分析了动荡竞争环境下持续竞争优势的内涵.提出战略信息系统要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与企业资源.特别是知识资源紧密结合.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资源开发利用、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平台.使企业通过创新不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从动态能力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出发,将企业知识网络的动态能力划分为知识创新能力、网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其不同维度与知识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网络知识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模型,进而探寻动态能力在知识优势演化中的作用机理,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95,自引:5,他引:95  
王毅  吴贵生 《科研管理》2001,22(6):114-12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通过产学研合作,把外部知识转移到企业内部并创造价值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粘滞知识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它正是转移的关键和难点。本首先探讨粘滞知识的界定,剖析粘滞知识的成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克服粘滞的途径,提出粘滞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清华大学大型集箱检查系统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为例,对粘滞知识转移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与实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静  张微 《科教文汇》2007,(8S):129-130
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大多数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时的主要障碍。对企业而言,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具有更大的独占性和竞争力,隐性知识通过内部转移被企业成员吸收和消化而导致知识创新,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状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理论解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曹兴  罗会华 《中国软科学》2005,(11):124-129
本文基于企业知识理论来解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提出了企业知识状态的概念,对知识状态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知识状态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阐述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微观机理,并从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企业成长方面分析了企业知识状态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之间的关系,认为知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通过企业知识状态的优化提升,才能保证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知识获取、整合、创造等知识管理活动对新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学习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保障机制。构建了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和新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利用来自东北三省的290个新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对新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正影响,组织学习对知识获取、整合和创造均具有显著正影响,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正向影响知识创造。但知识创造对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未被支持。说明在强化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同时,新企业急需提高知识创造能力,并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3.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蒋天颖  雷剑 《科研管理》2012,33(3):56-64
如何利用知识管理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论文以长三角地区167家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学习导向、知识管理能力、组织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导向包含团队导向、记忆导向、信息导向、市场导向和系统导向等五个维度;学习导向各维度均对知识管理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团队导向和市场导向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知识管理能力并不对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而是要通过组织创新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竞争优势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核心知识、知识运作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知识”、“核心知识”、“知识运作能力”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阐述,建立了知识竞争优势矩阵,并以研发组织为例说明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取决于“核心知识”和“知识运作能力”两个方面,只有二者的协调匹配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将“核心知识”和“知识运作能力”区分开,可以使企业避免只重视知识本身的获取,而不重视知识的运用;或只偏重知识的应用,而不重视知识的拥有。  相似文献   

16.
吴山 《现代情报》2010,30(10):160-164
本文以ISIWebofScience数据平台中所收录的竞争情报研究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利用CiteSpace知识计量工具,绘制了国际竞争情报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知识演化图,通过对竞争情报研究的历史脉络和研究热点的分析,发现国际竞争情报研究内容广泛、方法新颖、紧跟时代,并以网络竞争情报、跨国企业竞争情报与竞争情报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江 《科学学研究》2010,28(4):566-570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企业的经营和持续发展不再主要依赖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专业知识、想法和洞察力这些智慧资产。就知识而言,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所以,显性知识显然难以形成企业持续的经营优势。案例研究表明,企业中,经验、技能、心智模式和组织惯例等这些隐性知识由于其巨大的客户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企业的战略资源。而能否发掘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充分发挥这些隐性知识的作用,便成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苏屹  林周周 《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立足于区域边界的内外部视角,将创新活动的知识资源划分为自有知识和知识溢出两部分,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自有知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为负;自有知识的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且二者在影响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先升后降;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除在0.25分位点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分位点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自有知识与知识溢出的交互效应在区域创新产出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陈明  周健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4):580-587
 业从外部转移和引进知识是快速获取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综合成本最低的途径。本文利用结构方程对企业文化、知识整合机制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取我国环渤海地区的 155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创新型文化不但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而且还分别通过人员交流以及团队交流两个知识整合机制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2)支持型文化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没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但通过程序交流,仍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机制包括人员交流、团队交流和程序交流,均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建刚  吴洁  张青  尹洁 《情报杂志》2012,31(2):114-118,147
在分析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知识流、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的整合模型,分析得出知识流对知识创新和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相互促进。三者之间的互动即知识流通过知识创新促进动态能力,动态能力通过反馈机制作用于知识流而对知识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其输出的创新性产出成果及提升的动态能力对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这为企业如何通过知识流管理来形成与提升动态能力,并为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