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3.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小说,其重要主题之一就是人性本恶。文本主要用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理论追寻《蝇王》中的“恶”在人性中显露并占据上风的过程。孩子们在从对“野兽”进行探寻,到涂抹“面具”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性,从文明走向野蛮,最终丧失“超我”而几乎成为他们寻找的“野兽”——“恶”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这部小说不仅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了殖民地白人女性的生存及心理状态,同时也折射出了殖民地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论"理论深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心理世界。分析她作为一名白人女性,如何在殖民环境下形成了残缺"本我"的变异、病态"超我"的彷徨和迷失,并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5.
《年轻的古德曼.布朗》描写了布朗一步步走向邪恶,却又不断与之对抗的过程,揭示了人性中善恶二元对立的本质。根据人格结构理论,善恶分别由人体自身"超我"和"本我"驱动,通过这两种矛盾的人格精神内在的张力关系协调,形成完善个体。本文对其中不同人物"本我"和"超我"的内在张力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善恶时的抉择与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小说《蜗居》中极具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代表人物之一海藻的形象,并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的"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揭露人性的善恶变化,分析其扭曲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经验的作家说,文章是"悟"出来的。"悟"是生活经验的积淀,是人性品质的历练。《我与地坛》堪称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者那蕴含其中的启人心扉的感悟,犹如心灵之灯,引导我们进入思想的圣殿和艺术的至境。  相似文献   

8.
在施蒂纳的主要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他在一开始就提出了"我是高于一切"的命题,这个"我"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我"与"无"是同一的,"我"就是利己主义的现实个人",我"具有独自性、现实性、创造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光明天使》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指出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代表,揭示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作者欧茨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遵循文学是人学原则,关注人性刻画的一部力作.依据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牵风记》的主要人物曹水儿、齐竟、汪可逾分别与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关系.小说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突破了传统战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多向度塑造,即本我的释放和转化、自我的束缚与反省、超我的坚持及流...  相似文献   

11.
赵卿 《海外英语》2011,(7):259-260
《黑暗的心》是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本小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康拉德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弗洛伊德"心灵结构三重论",并重点阐释了小说两位主人公马洛和克尔兹所代表的自我与本我,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名篇。透过小说中以作家父母为原型的拉姆齐夫妇的性格刻画,伍尔夫重新审视男、女两性,抒写自己在探讨健康的两性关系的人格理想,即通过两性之间智力与情感的相互补充建立一种完满的人格。作者试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结构模式探索该小说中以作家本人为原型的艺术家莉丽·布里斯科的心理世界。分析了"本我"与"超我"的斗争在其成长的心路历程中相互作用,最终把矛盾的"自我"推向成熟与和谐,实现了"自我"整合,两性关系最终走向了和谐。  相似文献   

13.
马洛的非洲荒原之旅不仅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累累罪行,也是对人性潜意识的探索。非洲荒原深处的库尔兹是马洛内心隐藏而疯狂的本我(id);而在库尔兹的同行、朋友和亲人的话语中所建构的那个带着光环的库尔兹是理想化了、升华了的马洛,是马洛的超我(superego)。事实上,库尔兹是个分裂体,他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马洛的超我与本我,代表了人性中所具有的最好和最坏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从"本我"和"自我"的矛盾与斗争来分析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厨房》一书中的惠理子这一形象,来分析她的人生中重要的三个转折点以及所产生的人物形象。而"本我"和"自我"这两者的斗争与冲突,从始至终都是本我战胜了自我。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新课程理念已经走进我们普通课堂,在师生阅读对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个性得到了解放,个人体验得到了深入.怎样让阅读更为自主,更加有效,让学生读出“本我”,读出“超我”呢?读了毕闫学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课堂教学实录,我颇受启发,现在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揭示了西方社会人性弱点与文化矛盾,也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明冲突进行了细致、深入批判。文章通过"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个"庄园"象征意象的刻画,阐释其象征意义与深层意蕴。同时,通过比较两个"庄园"意象之深层意蕴及其内在关系,挖掘小说表达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物质文明与人性本质复杂化之间的艺术建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的“自白书”》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资料及档案材料,《我的“自白书”》的本特征及其水平,综合考察可能人员的经历及各种情况,可以断定,《我的“自白书”》第一作为诗人、资深编辑杨本泉,第二作为《在烈火中永生》、《红岩》作罗广斌,而非革命烈士陈然。  相似文献   

18.
高辉 《考试周刊》2014,(11):10-11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爱伦坡的小说《黑猫》进行分析,揭示了"黑猫"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黑猫形象相互渗透,反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映射了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因此,人类必须理性地寻求"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精神焦虑甚至人性扭曲。  相似文献   

19.
王俊耀  朱志卉 《海外英语》2013,(15):202-20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论确定性》中,维特根斯坦主张:"我知道"由三个要素构成,它们是相信、真和理由;"我知道"与"我相信"和"我确信"虽有联系,但却不能混同;"我知道"与怀疑和语言游戏是紧密相联的;对于常识命题,既不能加以怀疑,也不能声称知道,也不能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