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鉴于此,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意阅读"。一、"创意阅读"流程图"创意阅读",即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是指教师通过悬念设计、情境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  相似文献   

3.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自然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本文谈一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阅读期待是学生在投入阅读前的一个心理状态.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一种期待,他们的阅读思维才能展开,阅读活动才能进行.阅读期待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北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奇异的激光》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这其中的阅读期待就是一种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体验的愿望。对于学生来讲,阅读功不可没,他可以收集筛选并发现信息,学生必须拥有自己主体的阅读地位,从接触到读物的一开始,他们  相似文献   

8.
潘存红 《甘肃教育》2014,(14):100-10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阿莫那会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我认为阅读的愿望即是阅读期待,它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决定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下面我就"阅读期待"作一点探讨。一、"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决定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什么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对语言文字产生一种期望、希冀,进而激起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并正确运用阅读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学生对阅读活动所抱的期望,等待从阅读材料和阅读过程中有所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的内心预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质量及品位。阅读期待能让学生拥有阅读的主体地位,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进阅读期待电教媒体的综合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迅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但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使对话凝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首次提到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学生的阅读时间逐渐减少,学生普遍抱怨阅读的文本太深奥,太单调,教师则抱怨自己的读解无法取得与学生的共鸣。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期待视野"。"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实,这里所说的"阅读期待"就是指"期待视野"。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诱发和运用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存在的一种对阅读的渴望和追求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学生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和包含的期望.它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而这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和对探求未知的渴望,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又是语文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学家尧斯认为,阅读期待是一种接受者在对文学作品体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心理期待结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期待这一环节,注重创设学生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有这样一段文字:"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就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教师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阅读的品质,从而点亮语文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阅读期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