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城市精神是指城市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基于自身独有的特质与经历而生发出的城市灵魂,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价值追求的概括。唐山是一座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工业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脉。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初创和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唐山孕育出鲜明而独特的工业文化,并由此而凝练出了具有典型工业特质的唐山城市精神,即通达、务实、坚毅、超越。  相似文献   

2.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唐山城市文化形成的因素与脉络,认为唐山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化是其基础,近代工业文化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品格。唐山城市文化的特征有四点,一是中原文化与塞北文化的交融,二是服务北京的邻都文化,三是再生城市文化与唐山抗震精神,四是保守与城市自豪感。唐山城市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其中的消极因素则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约束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应当树立文化强市的理念,用优秀的城市文化推动唐山城市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剧种的传承与延续,除了剧种本身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为当下的民众所接受和欣赏,否则,就会导致曲高和寡而步履维艰。"后非遗"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价值凸显,实现其应用价值是这一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和重要传承范式。瓯剧的传承与应用价值的实现除了要通过瓯剧艺人艺术造诣不断提升之外,还需通过构建区域民俗文化场、培养民众文化自觉、依托地方民俗活动、积极开拓瓯剧文化市场等路径。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审视整个音乐艺术天地,各音乐派类精彩纷呈,各显特色,要使他们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唯一途径,那就是——传承。根据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对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听"与"欣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听"与"欣赏"的区别听音乐的时候,绝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单纯地为...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绚丽瑰宝,为民族发展延续、社会稳定和谐、个人成长成材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承和发展,对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崇高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视域,依托高校环境,探索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唐山工业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山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工业发展是唐山城市发展的主脉,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唐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业文化。唐山工业文化发展经历了初长(从洋务运动到20 世纪初)、进一步发展(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成熟和创新(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3个历史时期。唐山的工业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并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同场景论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认同有一些得以延续传承,也有一些发生解构与重构。以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为个案,在"湖广填四川"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客家文化既有认同又发生变迁,传统客家文化应在当代语境下作适当转换,客家文化等优秀精神资源应加以坚守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者,职业生涯才有可能可持续发展。职业素养可以分为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三个层次。对职业素养内涵和训练进行探索和实践,是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用人、育人实现"双赢"的合作形式,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是落实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抓手"。职业院校应重视工业文化背景下育人的特征,通过育人来传承、创新工业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努力,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体西用"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碰撞融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下思想文化革新的基本模式。它的产生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变局密切相关。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清朝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出现了冲突。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从中国国情出发,传承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以西学改造传统儒学,以"中体"固本,以"西用"致富强,由此形成"中体西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对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中国探索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山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兴起的城市。由于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带动了其他工业、商业、交通电讯业的发展,文化上出现繁荣,街区扩大,人口增加,到20世纪30年代唐山成为近代工商城市。在唐山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形成了新的市民精神:开放吸纳的兼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兼济天下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思想,最早提出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题。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洋国运动的过程中崛起的,太平天国是洋务运动的催生波,太平天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区域城市经济兴衰的格局,在受战争影响最大的长江下游地区传统商业市扬州、苏州趋向衰落,现代工商业城市上海、无锡、常州崛起。  相似文献   

14.
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化遗产。加强唐山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对于传承先进文化,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唐山近代工业遗产及其保存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唐山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及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切入点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重点说明洋务派冲破顽固派封建保守思想的束缚,为封建地主阶级思想意识注入新的活力;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点谈其付诸实践,实际操作;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社会改革的物质、思想、人才基础,主要探讨一些企业的后续存在,一批科技人才的造就,具有维新思想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其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但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化技术,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又为洋务运动提出了在中国政治体制上进行近代化改革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积淀了深厚的工业文化遗产。加强唐山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对于传承先进文化,推动唐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唐山近代工业遗产及其保存现状做一梳理,并提出唐山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实业教育思想形成于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其实业教育思想以培养一线技术人才为目标,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严格管理,从严治学。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为推进洋务运动的先驱,主要是因为其学识,魄力,民族危机意识和中兴名臣的地位,权力,威望等因素为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他推行的洋务活动主要包括设厂制造,举办军工企业,培养人才,首派留学生,对外交涉等几个方面,其以“义理为本,洋务为用”的思想也成为尔后“中体西用”论的滥觞,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氏首倡洋务的动机,功过,指导思想等问题很值得批判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时间意识、变革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被称为近代意识。近代意识在中国的形成经历了较曲折的历程。从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向西方学习,到洋务派、戊戌改革提出变革社会的要求,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大批仁人志士奔走宣传、著书立说,才使中国的近代意识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