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重新定位,诗人们要从生命的本真出发,对诗歌进行认真的探索,以发挥诗歌在提升和坚守民族精神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民族的灵魂,诗歌又誉为文学的焦点,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大慧,也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载体,更是前辈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诗歌以它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灵的体味,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通过意象来实现诗的审美传达,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意象体现了中国诗歌文化的独特性。一些传统的文化意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载体,它们以有限的物象形式表达了我们民族千百  相似文献   

4.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它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并制约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诗歌更是一面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反映文化的镜子,折射着鲜明的文化色彩。不同民族诗歌当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以其固定的形象形成一种原型意象,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心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笔者在拜读过钟良弼先生《从“蟋蟀”“杜鹃”看词语的文化传统》①一文后,有感而发,也试图从中英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蟋蟀”与“杜鹃鸟”这两个意象入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钟…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中国诗歌还是英国诗歌都普遍使用象征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中的象征积淀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语境相互交汇.通过分析、比较中英诗歌中的象征与两个民族文化语境的交互关系,我们可以探寻人类共有的"诗心"和"文心",发现人类共同的文化规律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是位才华横溢的黑人作家,精通多种文体的创作。在四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休斯诗歌的主旋律与诗歌思想的灵魂表现在对黑人民族的自豪感、对黑人文化的关注和对种族歧视的谴责。在这一主旋律下,他诗歌中的文化意识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体现出了从探索美国黑人身份、发起民族斗争到突出“多元文化观”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考试题中的古典诗歌题甘肃省榆中县一中王延学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古人所创作的大量优秀的古典诗歌,当之无愧地属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部分。为了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典诗歌的测试自然成了高考语文的必考项目之一。综观近十年来的高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8.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鉴赏四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鉴赏古诗要得法,好的方法使事半功倍,探骊得珠。文章试从四个方面探求古诗鉴赏之法。  相似文献   

9.
颜志华 《学周刊C版》2011,(5):178-17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最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和人类生活中最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展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朱光潜先生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开始人手。”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本土文明的鲜活存在,它理应成为我们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庆 《中文自修》2010,(2):12-13
我国是诗歌王国,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诗歌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大力推进二期课改的今天,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出发,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古诗词欣赏都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考之中,古诗词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说到诗歌,中国绝对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充满神奇的美的力量。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诗歌数量、篇目都做出了要求,显示了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璀璨的明珠,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学习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建构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这一个目标的实现,必须要立足于基础知识的了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先是抱着传递爱与希望的激情走进课堂。但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很少。很多教师在这方面比较苦恼。学生面对  相似文献   

14.
<正>做好诗歌教学以培养学生一定诗歌鉴赏力,对学生感受优美的汉语言魅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丰富人文素养,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有巨大作用。一、当前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诗歌教学与其它文体教学一样,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遵循一个渐进过程,而诗歌鉴赏能力更是要经历长期培养过程。比如理解、鉴赏某部作品风格,它是一个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15.
杨楠楠 《学语文》2013,(2):68-69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说:"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那些优秀的诗人和诗篇,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庞青 《中学文科》2007,(10):86-87
我们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定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文学是语言的精髓,它反映了一种语言的丰富、精巧,一个民族的智慧以及思想的深邃,是一个国家文化风貌的具体体现之一。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及文学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提高人文素养的绝佳途径。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诗歌教学存在许多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诗歌边缘化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诗歌边缘化将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消极而长期的影响;当代诗歌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如何重新定位以及诗歌在优化和坚守民族精神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廷义 《作文》2023,(11):34-37
<正>主题阐释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百家争鸣,从汉字演变到诗词歌赋,从吹拉弹唱到书画舞蹈,从饮食服饰到民风民俗,从手工制作到建筑雕刻。当然,文化也有糟粕,好的需要传承,不好的要坚决摒弃。我们应以一颗开放的心对待世界各国的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包容外来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教师以诗歌教育弘扬民族文化,要认真研读课标,充分利用优质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形象、品读关键字词、激发自身体验、反复诵读诗歌文本过程中,激活审美感受、积累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