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主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行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着现代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德国、日本的公司治理实践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验证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应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逻辑,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从动力、能力和权力的角度可将高校各类利益相关者分为成员型利益相关者、伙伴型利益相关者和合作型利益相关者。基于此,可以组建一个共同治理体、战略伙伴和战略合作关系的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腐败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利益相关关系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腐败现象的出现严重破坏了这一生态关系.发展好、维护好各利益相关者合理利益关系和正当利益诉求是当前我国高校腐败治理的关键.为此,应在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同时,着力健全利益相关者内外部监督体系,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以期构建一个以权力制衡权力、让权利监督权力的高校腐败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建立共同治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模式为"人力资本控制模式"和"股东单边控制模式",这两种治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保护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借鉴国外法人共同治理的理论和经验,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应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组织,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必须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关系。运用权力-利益矩阵对学术资源配置中权力关系的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是不均衡的。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加强预期利益相关者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以及促进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制衡,是构建有序高校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关系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理论的两个理论模式: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就是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不断冲突和合作的过程。根据出资者控制权与教职工控制权强弱的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可划分为"松散型治理""人力资本单边治理""出资者单边治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四种类型,并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演变。在2015年以后进入分类规范期后,必然会走向"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8.
大学战略规划,从大学治理理念来看,它具备共同治理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具有高等教育管理革命意义的应对大学内外多元利益冲突的共同治理策略;从大学治理实践来看,它是一所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互动协商、共同决策战略规划体系,自主或合作执行战略目标,共享大学发展利益的共同治理过程。而就我国大学治理而言,大学战略规划具有引领治理改革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意识,促进大学治理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大学治理能力;有助于完善我国大学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高校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其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其中,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外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所高校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公共权力机构(政府、立法机构、法院等)、中介组织或团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是指为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就高校内部治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权力配置、制衡与激励等进行的制度安排,以及对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关系进行处理的机制安排。因而,在对国内公立高校董事会发展状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构建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