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晓华 《成才之路》2012,(10):40-40
正中学语文教材节选了《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篇章。宝黛爱情,是《红楼梦》的中心。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分析课文,现试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供同学们参考。一场得不到结果的爱情,在风雨飘摇中失去最终的寄托。前生的"木石姻缘",换不来今生的相守。是命运的注定,抑或是一场充满心计的横刀夺爱?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特征,对爱情都非常真挚和执著。但她们的结局却是殊途同归。一个是缺憾的悲惨命运,一个是完美的浪漫结局。文中主要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比较,来说明使女性形象获得恒久美的魅力和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和中国古代谶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运用谶言把天命、神灵、先知的预言文学化,给作品涂上一层神秘色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是由两个谶言系统构建起来的,一是关于人物命运的谶言系统;二是关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关系的谶言系统。其制作方法与中国谶言文化中常见的图谶与诗谶是一致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也用了谶言的方式来结构情节,《红楼梦》的谶言系统不同于《三国演义》的细节性,而类似于《水浒传》的结构性。在谶言制作上,《红楼梦》更重视艺术的加工与创造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和脂砚斋生怕《红楼梦》不为人们所接受 ,而发出“谁解其中味”、“能解者方有辛酸的泪”的浩叹。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观点来看 ,2 0 0多年来广大读者群从“情而思、情而动、情而伤、情而痴”四个方面韵趣信息反馈了《红楼梦》作者美的情愫信息的施控 ,虽然大量集中在“恋情、爱情” ,但也不乏对“友情、亲情、人情”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是曹雪芹的心灵坦露。真正读进《红楼梦》的人,才会感受到作者的特殊身世使他成就了这部旷世奇著,正是因为他从一个"钟鸣鼎食"之家的少爷变成一个"举家食粥"的贫弱文人,才会把一个鼎盛家族迅速衰朽的命运写得如此彻底深刻。  相似文献   

7.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说:“《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可以说,《红楼梦》既是女性高尚品格的颂歌,也是封建社会家庭女性凄惨命运的悲剧.而“宝黛爱情”悲剧是整部《红楼梦》中女性悲剧的核心. 那么,是谁毁灭了宝黛爱情?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推手?本文着眼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看看她的言行举止中藏着怎样的玄机.  相似文献   

8.
黄西 《红蜻蜓》2023,(12):42-43
<正>《红楼梦》是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描写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大观园中人物的不同命运。作者曹雪芹本人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由贵到溃的巨变,阅尽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他将自己一生的阅历全部书写于《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按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描写了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突出表现,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从多方面强化,又以此的  相似文献   

10.
《大吸城的姑娘》是一首大众喜爱的民歌,同时也是一首优美的爱情歌曲,现代的年轻人爱用吉他弹奏。其欢快节奏、优美旋律令人倍感亲切,其中反映的一种婚嫁习俗却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c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并不认为曹操是大恶人。曹雪芹不像其祖父曹寅那样,常常称颂邺下曹氏祖德,也不为同宗讳,而是于《红楼梦》中借贾雨村之口,风评曹操"大恶"。但这并不代表他认为曹操是大恶人。原因有三:一是《红楼梦》中贾雨村话语体系,并不代表曹雪芹对历史人物评价;二是曹雪芹生活境遇迥异于其祖父曹寅,自称邺下曹氏之后已经不合时宜,但他并非没有家族认同感;三是曹雪芹《红楼梦》呈现出复杂哲学理念以及历史观,是不可能大仁大恶、非黑即白地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家喻户晓的一部巨著,其内容涉猎极为广泛,可谓是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其中的诗词是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在整部书中占据无可替代、不可小觑的地位。书中诗词曲赋是读者参详全书的线索,并非闲文。如果我们不能深入解读这些诗词曲赋,也就难以读懂本书。《枉凝眉》是揭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十二首词曲中最为出色的一首,赏析《枉凝眉》的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感受《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和香菱是《红楼梦》中两个不同的悲剧人物。她们的身分、地位、遭遇、追求不同,但最后都以悲剧命运结束,却是相同的。在高鹗的后四十回中,对林黛玉的刻画大致是按曹雪芹的原意来展开的,而对香菱的描写则没有完全按原作意图,续作在顾及原著脉络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动,但也有可取之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悲剧人物。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的一条主线,《红楼梦》第五回:“〔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就暗示了宝黛爱情将是一场悲剧。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中,仅仅反映了宝黛两人从小在一起,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长大,宝黛之间的感情和心愿有所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丝帕意象与黛玉等人的人格、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宝黛的生死恋情,在作品中有多重美学功能:它是作品至美人格的象征,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桥梁,人物悲剧命运的缩影,主人公爱情幻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 作者塑造了两个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并以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日趋衰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王长福 《中国教师》2014,(13):92-95
<正>高中语文必修3选编了《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一段故事,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下称《林》)。笔者拟以《林》文为例,通过探究"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来阐释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重在准确、深刻和个性化。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红学史话(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咏派的眼光和题红诗的价值题咏派同评点派和索隐派一样,是“旧红学”中的一个主要派别。题咏之作出来已久,也不为《红楼梦》所独有,但《红楼梦》问世之后,由于它耀眼的思想光辉和惊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的题咏者是其它古典文学作品望尘莫及的。一粟所编《红楼梦卷》收录了七十余家题咏《红楼梦》的诗、词、赋、赞近千首,为数已经相当可观,但据说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著、诗词等等的  相似文献   

20.
哀绝的恋歌     
卢永杰 《学周刊C版》2011,(4):207-207
洋洋洒洒的一部《红楼梦》不知赢得多少读者的眼泪。古往今来,众多人沉迷于“红学”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对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摒去《红楼梦》其他方面,单就黛玉性格和爱情方面略述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