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文学,在古典诗文里多的是鸟兽、虫鱼、草木,可以说是“独步”世界文坛的一大景观。当然,这又恐怕是缘于中国文学的“乳母”《诗》三百篇,她的破天荒第一声就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关关”鸟鸣。孔夫子列举学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胡承珙(1776—1832)与陈奂(1786—1863)是清嘉、道时期重要的《诗经》学家。胡氏撰《毛诗后笺》(以下简称《后笺》),陈氏撰《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各三十卷。两书同是清代具代表性的《诗经》新疏,在名物考校、语言文字训诂方面最见功力,至今仍是我们研读《诗经》的常备文献。然而对两书的研究至今罕见,笔者愿借此文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诗经稗疏》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王夫之(号船山)对《诗经》名物进行考证,并研究有关先秦制度的一部学术专著,经整理后,收入我社出版的《船山全书》,列为第三册。船山著作文字深奥,其经部尤以难读著称,加之,此书从未出版过标点本,故书稿标点差错很多。“攻坚要敢知难进”,在审读《诗经稗  相似文献   

4.
《中国善本书提要》页十三右《六家诗名物疏五十五卷》条,王重民先生在此条提要中作《四库总目》纠谬一则,力证该书作者为冯复京而非冯应京。文末引《言志》进而述郑钟祥乃系从《四库总目》之误云:"《言志》谓言如泗光绪戊戌所修志,其《复京传》云:‘复京字嗣宗,强学广记,不屑为章句小儒,少业《诗》,钩贯笺疏,著《六家诗名物疏》六十卷。’然则言如泗何尝误,乃郑钟祥等为《总目》所误也。"按:文中所谓《言志》即言如泗任总纂的《常昭合志》,此书刊于乾隆六十年,言如泗亦为乾隆间  相似文献   

5.
读<诗经>(以下简称<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马是兽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在<诗>中马字使用次数达50次,马部汉字字数以及使用次数也是兽类里最多的,因而考察其在<诗>中的使用情况,不仅可以识其名,还可了解<诗>时代丰富的汉字文化和马文化.  相似文献   

6.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大量的动植物名词,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些词汇口语化程度较高,词汇形式已经大量由单音节向复音节转变,并且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已经具备方言辞书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诗经》新解三题金声《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几千年来久传不衰。历代骚人墨客倾注大量心血对其欣赏和研究,但从《毛诗》解疏起,各代文人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就有种种不同,而且由于封建文化思想的拘囿,他们对《诗经》的疏解常有谬误,有的甚至完全背离了诗...  相似文献   

8.
自从顾炎武提出“八股盛而六经学微”之说后,清代以降的《诗经》研究者,皆对有明一代的《诗经》研究,持贬抑态度。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仅用“季本、郝敬多凭臆说”,“丰坊造《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以行世而世莫能辨”二语,将有明一代《诗》学否定得一干二净。胡朴安的《诗经学》,谓明人“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谢无量的峡经研究》,以“无甚精义”四字概括明代精》学。林叶连的帅国历代诗经学》,更举真伪不分的《诗传嫡家》、《诗传阐》、姚允恭《传说合参》三著,以证“明朝学者…  相似文献   

9.
香港作家马家辉先生,有文章谈到蔡澜先生,说是“多读蔡澜的书,学到一身吃的本领,懂得吃食之道之艺之技之法,生命其实也很快乐”。这话听起来很像是古时候圣贤劝人读《诗经》,最起码可以“多识鸟兽草木虫鱼之名”,认得几个字,给无趣的人生充充电,总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以前,《诗经》考据学者主要涉足文字音韵、历史地理、名物典制等方面,虽有如王应麟、杨慎、陈第等大学者参与,考证范围毕竟有限,成就也不突出。顾炎武广学博闻,提倡以音韵、金石材料探究《诗经》的原始意义,从而为通经致用服务,且触及典礼制度、天文舆地、名物礼俗等方面,拓展了《诗经》学的治学范围。由于顾炎武本着科学实证的精神考释《诗经》,多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奠定了清代《诗经》考据研究的学术宗旨和学术规范,在从理学向考据学转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原名称“诗”,或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定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简称三百篇。这些诗歌,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各地民歌,少部分是贵族的创作。这部书是周王朝各时期的乐官们长期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撰写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发明古文毛诗.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传疏》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看, 《传疏》仍然存在误解毛诗经传的不足.这些不足实质上是陈奂严重低估了注释书解释对象语义的复杂性及其解释的多样性.陈奂对于注释书训诂重要特点认识的不足,与他对“小学”与“经学”关系的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密切相关,而他这种有问题的理解又集中体现了乾嘉学派对于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误解经传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成就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诗经》在经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向为学人所关注,但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向为学人所忽视。笔者以为,清人以评点、诗话、题解三大文献形式对《诗经》的文学意蕴进行了深度开掘,为“五四”以来最终以完全文学的眼光解读《诗经》提供了可能,是清代诗经学的别样奇葩。  相似文献   

14.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清代硃卷集成》中录有清代习《诗》士子履历、《诗经》义试题、士子答卷及考官评语等,故于《诗经》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些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由此窥视普通士子的习《诗》情况,二是可见科举考试出题倾向对士子《诗经》学风的影响,三是可反映清代《诗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作者陆元恪,其名究竟作“机”抑或“玑”,至今仍存争议。据本文考论,在训诂方面,“机”“玑”二字通假仅限于源自《尚书》的少数词汇,陆元恪之“机”并非“玑”之通假或讹误,而且“陆机”说的名字取义亦较“陆玑”说更为合理。同时,本文以宋人经疏校刻为中心,对宋前古书中的“陆机”“陆玑”版本异文进行了考察。发现北宋国子监的经疏校刻,上承古本,仍以“陆机”为正,后因“陆玑”说的流行,南宋八行本方逐渐改“机”为“玑”。不难推测,宋前古书中的“陆玑”异文,多为后人所改,并非古本原貌,在晚唐“陆玑”说出现之前,古本应以作“陆机”者为主流。因此,晚唐李匡文所提出的“陆玑”说,并无确切的训诂及版本依据,很可能是时人为区别陆元恪与陆士衡而作的新奇之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之水女士,是近年来在先秦文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势头正盛的中年学者。继《诗经别裁》、《诗经名物新证》出版之后,2002年又推出了《先秦诗文史》(下称《诗文史》)。这是一部独具个性、别开生面的断代文学史研究力作。它不求面面俱到、四平八稳,更鄙视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19.
清训诂学家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83年6月影印本。以下简称《义疏》),虽不象《尔雅义疏·序》作者宋翔凤所说"凌唐跞宋,追秦汉而明周孔,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那样完美,然郝氏知识渊博,功底坚实,长于名物训释考据,郭璞《注》、  相似文献   

20.
1957年鸣放期间,四川省发生了一起《草木篇》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草木篇》是组短诗,由五首小诗“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组成。发表在当地《星星》诗刊创刊号上。作者是青年诗人流沙河(本名余勋坦),当时才25岁。诗人在《草木篇》中以辛辣、尖锐、挖苦、火热的语言,针砭时弊,讽刺了某些人物和某些不良现象,震动了当地文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引来了不少批评。到了反右斗争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