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心理导航》这个栏目存在的价值在于:在班主任碰到某些问题时,给予“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或者提出有“心理学”依据的教育方法,围绕这一目的,本栏目所选用的稿件应该具有下列特点之一:1.稿件的读者对象是班主任,所以投稿时请注意稿件是写给班主任老师看的,一切写给学生、家长看的稿件慎投!2.稿件的视角是心理学的,比如学生逆反问题,撒谎问题可能有很多种分析或者处理方法,本栏目稿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班主任年头的增加,我们的一些老师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往往会凭经验或直觉去“及时”判断学生行为的对与错,并“果断”地施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事情被“解决”了,学生也“安静”下来了。而实际上,很多问题只是被班主任的“高效”给暂时遮蔽了,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事态或许会更严重。一贯的“好学生”某一天却犯了让人始料未及的错误,桀骜不驯的学生更难管教了,班级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切,让我们的这些班主任老师很困惑。原因到底出在哪里呢?想想,面对问题时,我们是不是有点急于求成?我们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成长时空?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我们多一份耐心和细心,需要我们把教育的过程拉长。  相似文献   

3.
杨成军 《考试周刊》2012,(17):193-194
本文对班主任的“三我”教育进行探究,有利于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了解“三我”教育的重要情况内容及意义,促进学生学习及整体素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应该说,无论什么样的班主任.都希望自己能把学生教育好,而作为家长,不论自己的孩子天赋怎样,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与家长的愿望是一致的,这是教师与家长进行合作的基础。而令我欣慰的是:当班主任这些年,我和家长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这也许与我的工作原则有关: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做事;  相似文献   

5.
我自1996年开始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十几年里,我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年年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其中2002年所带的班级还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2005年.我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008年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深得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回想起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四项原则”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实行惩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班主任在实施惩罚时,都陷入了仅只维护秩序的误区,无非是“训斥”、“检讨”、“请家长”等形式。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频繁的老一套惩罚,表现出逆反、无所谓和不恭的心态,班级管理落了空,班主任工作量大却常停留在“惩—犯”这一循环轨道上。这一现象,班主任十分困惑。2001年,国足冲击十强赛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课余时间,也常听见学生议论着这一热门话题。当时,我心头一亮,何不借这种氛围也象足裁一样给那些调  相似文献   

7.
王锋 《教育文汇》2011,(2):24-25
班主任不分大事小事,只要是孩子犯了错误都请家长,学生、家长对此都很反感。家长之所以怕被班主任“召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吴海丽老师笔下的乐乐,有些任性,有些自私,孩子的父母更是让人啼笑皆非。乐乐盼望着有个同桌,虽然为此做了不少的改变,但直至本文刊发的时候,仍然没能找到同桌。对这样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长,怎么办?无独有偶,我们在来稿中发现了武兴华老师的《论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斗争"》一文,从中看到了武老师对此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应对策略。事实上,这也是每个班主任包括不少科任老师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与结果也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本栏目我们编发了这两篇体裁不同的文章,以期引起更多的争鸣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那年,我做了高一(1)家电维修班的班主任。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德育处的安排,在前一天,我就给班上的学生派了“告家长书”,且明确要求学生转告家长务必参加。但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班长收上来的“家长与会确认书”,竞有十多位家长没有签名,这也意味着这些家长将不参加家长会。说实话,当时我气坏了,恨不得马上“修理”这些学生。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肯定是学生没有告诉家长,存心要和我这个新班主任作对。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家”,那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是这个“家”中的“家长”。为了尽好“家长”这个责,我们的班主任真可谓是尽心尽力:从班级纪律的管理到卫生值日的安排,从班队活动的策划到学生点滴思想的了解……可以说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的班主任们倾注了大量的辛劳与心血。可是,  相似文献   

12.
我的梦想     
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班主任采用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与家长联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家访,正在被淡化,校访已经形成时尚。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方式,往往是打电话交流,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把家长请进学校,请到办公室,让班主任的“家访”变成家长的“访校”。  相似文献   

14.
任香兰 《班主任》2024,(1):45-47
<正>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压力大”“疲劳”成了很多班主任的通病。我也曾是这众多班主任之一,所幸在那些被焦虑、压力困扰的日子里,日记就像一个老朋友,听我倾诉,成为我的伴侣。日记:日常工作的吐槽地初次当班主任,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让我应接不暇。家长的不信任、学生的不了解、专业知识的不足,每天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段时间我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缺少管制,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因而常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的做事以及行为方式,常常令很多家长模不着头脑,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感到无可奈何。针对这个问题,除家长和任课老师外,班主任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班主任做事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借鉴了医院的会诊方式,创造出了“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模式。本文主要对这方面的教育工作模式进行一个浅谈,并相应的提出措施,来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班主任年头的增加.我们的一些老师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往往会凭经验或直觉去“及时”判断学生行为的对与错,并“果断”地施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事情被“解决”了,学生也“安静”下来了。而实际上,很多问题只是被班主任老师的“高效”给暂时遮蔽了,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事态或许会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有力助手,而且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桥梁。根据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家长联系册”是班主任用来与家长联络的工具。它在沟通班主任和家长联系,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加强互相配合等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既可及时互通“情报”,又可节省班主任“家访”和家长“校访”的时间。“家长联系册”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真正有利于班主任工作和班级建设的工具。一、通过“联系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在一些班主任的心目中,学生只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班主任年头的增加,我们的一些老师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往往会凭经验或直觉去“及时”判断学生行为的对与错,并“果断”地施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事情被“解决”了,学生也“安静”下来了。而实际上,很多问题只是被班主任的“高效”给暂时遮蔽了,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事态或许会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考试     
似乎是在学生时代,我就看惯了遮遮掩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走过场”。师范毕业,升级为人民教师后,对此更是见怪不怪了。在我当班主任的第二年,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班主任业务知识答卷考试,在考前的两个月给每位班主任发了一本《班主任学习手册》,要我们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考试”、“研究”这些字眼,当时在我们这些人看来有太多冠冕堂皇的意味,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