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2.
电视鲜活新闻的"鲜活性"来源于记者所选取的题材,题材的"鲜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的"现场感"。鲜活新闻要有意味,耐寻味,给人以启迪和教益。鲜活新闻对于报道表现形式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在采访制作的各个环节,体现"鲜活"意识,凸显"鲜活"特性。  相似文献   

3.
经历是一点点积累的财富。 有经历,才有成长。从事新闻这份职业整整11年,多数时间都在经历一种新闻人生。我曾经在沈阳日报60年报庆特刊上写了一篇标题为《经历成长》的小文,说:“责任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品质,激情是一名新闻记者应有的风度。”  相似文献   

4.
孙柏文  韩英 《记者摇篮》2004,(10):62-62
“三贴近”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途径。“三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5.
上海有家著名刊物,有位顾问仙逝,时跨两个年头了,但名字依然期期赫然印在显著地位。此事我早就发现,本想即向该刊编辑部质疑,但事杂忘了。近日与文友闲谈,又谈及此事,一位文友调侃说,此刊是跨时空、阴阳两界都发行的啦。我赶紧发一电邮给该刊编辑,叫他向主编转达。  相似文献   

6.
减铁,减银,减金,是自宋以来直到明清始终流行着的对金属加工方法的一种称谓。宋佚名《百宝总珍集》卷六有“减铁”一则,前面一首小诗曰:“减铁元本北地有,头巾环子与腰条。马鞍作子并刀靶,如今不作半分毫。”下云:“减铁北地造作漏尘碎、草蚩虎、牙鱼之属,如突镂作生活,多用渗金结裹,腰条皮束带之类老旧官员多爱,今  相似文献   

7.
“改革的宣传如何深入人脑?”这是近期新闻界的“热题”。如何入脑。实际是讲宣传艺术问题。使我们的报道脱离“宣传腔”。让读者感到自然亲切,易于接受。回顾我们铁岭日报的近—个时期的宣传报道工作,体会有这么三点。  相似文献   

8.
王红军 《青年记者》2009,(22):49-50
“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对累死累活的体育报道,一位记者写下了这样的话语。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舒童 《出版经济》2005,(10):80-80
图书行业的发展往往是缓慢的,但在书业各个领域,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或是一种畅销书的诞生,或是一家新书店的开张,也或是发生某件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有高尚的品德,有敏捷的思维,视野开阔,行动机智,有倚马可待、落笔成章的能力,地市报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不比大报有专门的分工,而是要成为杂家和多面手,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建设,对应读者对记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彰显。电视艺术的出现,给人类找到了一种更为大众化,更鲜明生动的载体。作为传媒的生力军,电视成为传播知识、表达思想、阐释哲理、抒发感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媒介,其本身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成果。电视以直接、真实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克服语言文  相似文献   

12.
孙宝国 《声屏世界》2009,(10):11-13
在电视节目生产中,会经常涉及娱乐、娱乐化、娱乐文化这三个概念。笔者从电视节目生产的角度对这三个概念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同志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要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要求。作为媒体,当然会期盼"善待、善用、善管"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4.
想象,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从我们出生开始记事起,感觉和记忆就开始存储关于这个世界的印象和信息,比如对某种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观察和认识。想象有如心灵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把你的感觉经验组织起来,产生某种抽象的概念或图像。  相似文献   

15.
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章很多,但多数是研究分类、序和注释的。以现代著录规范格式《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为标准,重新审视《汉书·艺文志,》对书名及责任说明项、版本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获得方式项进行了分析,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汉志》著录项目的全面性,同时,说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文献著录格式不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是学习、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07,(12):87-88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迎来70华诞 李长春接见新闻工作者代表刘云山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中宣部等六部门表彰2007年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全国广播系统17个集体和23名个人获得表彰;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揭晓 37部著作获奖。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说:“在语言中只有一般的东西。”所谓“一般的东西”,也就是指抽象的东西,如语言中的“天”、“地”、“人”、“山”、“水”、“花”、“鸟”等基本语汇以及由这些基本语汇构成的语法结构等。这本来是无所谓美与不美的。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9,(3)
或许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2008年,北京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重庆报业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针对《重庆晚报》的发行覆盖、人群构成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调研分析。通过一系列数据,我们或许可以最直接的了解《重庆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