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2.
科尔伯格沿着皮亚杰道德认知判断的路线,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30多年的科学研究,创立了当代德育界最具影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习和研究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将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有助于我们道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一、“道德两难问题”的理论基础 “道德两难问题”是根据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而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科尔伯格等人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来阐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是道德认知理论流派的创始人。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反映了个体道德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的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相似文献   

6.
科尔伯格在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介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科尔伯格理论的形成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们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人类迈进21世纪特别要重视和大力推进道德教育。我们应主动借鉴吸收中外已有道德教育理论的精髓,不断强化学校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科尔伯格为代表的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西方早有研究.当代皮亚杰最早运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进一步确认了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的不变性,梳理出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从基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到按照社会规则进而到超越社会规则的主线;新科尔伯格理论在继承与发展科尔伯格理论的同时也丰富了道德认知理论本身,其理论主要由道德图式论、道德类型论和四成分模型构成;而后科尔伯格理论则以艾森伯格的亲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吉利根的女性道德心理学为代表,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概念进行重构,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道德人格和道德自我的探究.在道德测量方法方面,主要有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访谈法以及新科尔伯格理论的DIT1和DIT2.实际上,道德理论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本文利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两难法,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处于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低层次上,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处于波动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确实比中学生要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其内容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等。它们统一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一定的顺序性。这种顺序性是由主体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从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现有顺序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究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合理顺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本文利用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两难法,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尚处于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低层次上,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处于波动时期,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确实比中学生要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科尔伯格在理论与现实研究的碰撞下,总结出了一套规范且科学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所反映的特征及规律启示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应遵循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及阶段性特征、注重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及参与性、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制造两难问题、秉持"公正、民主"的原则,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3.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是在批判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做出道德判断的实质就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之间做出选择。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并启示我们在以后的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采用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情境教学,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皮亚杰是首位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继承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他们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认知这一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者通过多项实验证明情绪在道德判断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精髓是他对道德认知发展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和道德教育的设想,该理论强调道德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理性和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这些都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我国德育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丰富的道德教育理论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服从外在权威到服从内在标准或从纪律道德到合作道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道德两难问题”的理论基础“道德两难问题”是根据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而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境或问题。科尔伯格等人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来阐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1],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原则,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该理论倡导…  相似文献   

19.
后科尔伯格时代道德发展心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皮亚杰发起、经科尔伯格整理的道德发展心理学面临新时代、新问题的挑战,后科尔伯格时代兴起的女性主义道德观、社会认知领域理论进一步丰富了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是:应建立以公正和关爱为主题的双重道德教育目标:应积极采用道德两难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应注重社会常规、习俗与道德领域的区分,以防止道德教育的僭越。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认知是由道德范畴、概念、规则为内容和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形式的统一.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